一、活动背景
2013年12月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014年9月, 刘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 要大力弘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革命传统,更好用优秀历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洋泾中学建校于1930年秋,是上海市最早的市立中学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洋中人”不懈的努力,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和洋泾中学85周年校庆之际,紧紧依托丰富的校史教育资源,在优秀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中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的价值理念,积极开展具有洋泾中学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校文化建设层面
以“核心价值讲堂”为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和开展基于学校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努力推动“核心价值讲堂”活动持续开展,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校党员教师层面
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了解学校悠久历史尤其是在不同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她们时刻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积极引领青年学生追求民主和进步,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精神,努力做一名负责任的人民教师。
3、学生党校学员层面
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的本质和内涵。进一步了解学校悠久历史,以连柏生、曹文玉等优秀教师和章大鸿、张孝中等杰出的学长为榜样,努力做一名负责任的洋中学子,在积极投身国家发展进步的潮流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下旬
四、参加对象
学校全体党员;学生党校全体学员;特邀校内外嘉宾
五、活动准备
1、学习领会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下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文件精神。
2、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民主篇》相关内容。
3、在师生中组织“我眼中的核心价值”语段征集活动。
4、收集整理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校史故事文本。
5、编辑制作《抗战时期的洋泾中学》视频。
6、与洋泾中学1952届校友章大鸿先生、连柏生老师后人连红先生等进行联系和沟通。
7、对主持人、校史故事演讲者等进行活动前相关培训。
六、活动过程
(一)主持开场
什么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承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他多次提到:“我们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不断振奋人们的精气神,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心系国家命运,追求民主进步”。那么,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呢?

(二)内涵解读
由洋泾中学党总支书记张东升老师对活动主题的内涵进行解读。
近现代民主一经传入中国,就成为中国人的重要政治价值追求。近现代中国的全部政治斗争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反对侵略、争取独立,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展开的。为了追求民主和进步,历代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前赴后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争得了民主和解放。
主持串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同志在致洋泾中学7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写道:“洋泾中学自创办以来,始终与祖国兴衰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洋泾中学悠久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洋中师生同样心系国家命运,追求民主进步,在积极投身国家解放进步的潮流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今年5月,我校党总支在全体党员和学生党校学员中开展了“我眼中的核心价值观”格言征集活动,大家重点围绕“民主”主题纷纷从自身角度发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的独到见解或诠释。下面就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观点吧。
(三)格言选读
由洋泾中学党总支委员范爱华老师朗诵部分师生代表的格言。
1937年淞沪抗战后,我在中国共产党“全民动员,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号召下,回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走上了抗日革命道路。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原洋泾中学教师 连柏生
民族危亡呼救起,长沟歃血举连林,四明山上红旗舞,抗日争先不后人。——洋泾中学1949届校友 俞润汝
人民民主是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基础上的。——洋泾中学教师 王萍
人人追求民主,人人践行民主,人人享有民主。——洋泾中学教师 张坚白
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民主价值观。——洋泾中学教师 蔡丽
(四)故事演讲
由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陆晨虹老师和洋泾中学1952届校友章大鸿先生分别讲述连柏生老师和曹文玉老师在校工作期间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暴行和国民党政府反动独裁统治,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并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播放视频
观看由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编辑制作的《抗战时期的洋泾中学》视频片段,时长约15分钟,包括“漂泊租界续书声”、“国难当头显大义”、“抗日救亡歌声起”、“西南后方传火种”、“四明山上红旗舞”、“胜利复校铸辉煌”六个方面内容。
嘉宾发言
邀请连柏生老师的儿子连红老先生上台发言。
交流感受
邀请党员教师和学生党校学员代表谈一谈参加活动的感受。
主持引领齐唱校歌,活动结束
七、成效与反思
1、成功之处
2015年既是中国人民抗战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又是洋泾中学建校85周年。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和庆祝活动。所以在开展本次核心价值讲堂活动中,我们不论是在故事演讲、还是在视频播放等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了洋泾中学师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积极参加抗战的校史内容,很好地实现了与学校党政重点工作的有机整合。
在设计本次核心价值讲堂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将“民主”这一比较笼统宽泛的核心概念结合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地细化处理,并确定将“心系国家命运,追求民主进步”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充分利用洋泾中学丰富的校史教育资源,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
2、存在不足
整个活动的时间将近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显得有些过长,以后应该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
八、相关附件
1、内涵解读
近现代民主一经传入中国,就成为中国人的重要政治价值追求。近现代中国的全部政治斗争可以说都是围绕着反对侵略、争取独立,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展开的。为了追求民主和进步,历代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前赴后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争得了民主和解放。
2、经典语段
1937年淞沪抗战后,我在中国共产党“全民动员,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号召下,回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走上了抗日革命道路。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洋泾中学教师 连柏生
民族危亡呼救起,长沟歃血举连林,四明山上红旗舞,抗日争先不后人。——洋泾中学1949届校友 俞润汝
人民民主是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的前提和基础上的。——洋泾中学教师 王萍
人人追求民主,人人践行民主,人人享有民主。——洋泾中学教师 张坚白
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民主价值观。——洋泾中学教师 蔡丽
3、故事文本
连柏生老师的革命故事
连柏生同志是上海浦东抗日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浦东和浙东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功勋卓著的杰出领导人。
经亲友介绍,他先后到南汇县陈桥小学、七灶小学、横沔小学、川沙惠北小学、上海洋泾中学担任教职员。1931年夏,连柏生因支持惠北小学的教师控告校长办学腐败的正义行动,被校长诬为煽动学潮而被捕入狱,经亲友取保释放。
据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洋泾中学1938年校友顾正均同志回忆:“1935年7月,连柏生到上海市立洋泾中学图书馆任图书管理员,大家都叫他图书主任或叫连老师。他习惯一件灰色长袍,胸襟上别一支钢笔,脚上穿着布鞋,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摸样。他在学校兼教《公民》课,为人正直公道,与学校的老师相处很好。
1936年春,洋泾中学校长宴请教、职员时,连柏生发了几句牢骚,讲了一些不满现状的话,差一点被作为反政府言行查处。后经其姑父(洋泾中学教务)孙楚云主任的周旋,一场风波才告平息。这些事件,使连柏生感到忧愤,渴望改变现实的黑暗。他在洋泾中学图书馆工作期间,结实了中共党员蔡悲鸿,蔡悲鸿给他介绍了很多革命的道理。
当时正值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得寸进尺,妄图占我华北。全校师生抗日情绪高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抗日的歌声。那时,国民党反对派对红军集中兵力进行“围剿”,到处搜捕杀害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严禁进步书刊的发行,而洋泾中学的图书馆里,学生竟然可以借到美国作家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和海伦写的《续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在蒋介石的“剿共”政策下,洋泾中学的图书馆进还有这禁书出借,显然是一种“犯禁”行为。当年,连柏生老师的学生顾正钧、林有用等学生看了这些书,觉得共产党不图官不贪钱,专门为穷人谋福利,是豪侠仗义之士,产生了“英雄崇拜”,很多同学不信国民党的宣传,转而同情共产党、走近共产党。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炮击张发奎将军的浦东守军,流弹震塌洋泾中学校舍一角,社会局下令停课,校舍后成了日军的兵营。连柏生在中国共产党“全民动员,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机”的号召下,毅然弃职返乡,走上了抗日革命道路。在他的影响下,顾正均、林有用等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南汇地方抗日武装,后来随同连柏生一起转战浙东四明山区。当时洋泾中学的进步学生曾经写下一首诗:“民族危亡呼救起,长沟歃血举连林……”诗中的“长沟”指连柏生举义的南汇长沟乡,连林就是代表了举义领袖连柏生和林璋,他们俩和洋泾中学师生关系密切,林璋后来在四明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对敌战斗中牺牲。
上世纪八十年代,洋泾中学启动了每年暑假师生寻访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走进连柏生担任三北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浙东行署主任时期的革命老区,这一活动历经20年,开展至今。2010年,洋泾中学将历年征集到的连柏生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实物手迹在校史馆布置专题展出,这位红色教师的形象深深扎根在一代代学子的心中。
曹文玉老师的革命故事
洋泾中学是浦东最早建立的市立中学,历经抗战洗礼后,在浦东老白渡地区的俞家庙里复课。1946年秋,我走进了这所名师荟萃的上海名校。
那天上数学课,曹文玉老师(后来才知道她是地下党员)捧着一叠红绿纸走进教室,对我们说:“这是新出的报纸,专门办给少年儿童看的。”我要了几份,一看,是《新少年报》,几条消息吸引了我:“审判汉奸时,怎么没有大汉奸周佛海?”——我马上想起汉奸保长又在作威作福!“中国一直在打仗,打了日本鬼,现在自己人打自己人,弄得大家生活不安定!” ——我立即想到国民党中央军的机枪连在操场上训练过一阵子,听说开到东北打共产党去了。“国家把钱用在打内战上,老百姓越来越穷:读不起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想起了我上不起学去当童养媳的姐姐……
啊,《新少年报》上说的正是我想知道的事,正解开我心中一个个谜团。尽是我的心里话,我把自己周围的事写成一篇篇稿子,请班主任杨百素等老师指正后,寄给了报社;随着第一篇习作《洋泾中学》(1947.11.11.发表,介绍洋泾中学建校和朴实的师生关系)发表后。另一篇习作《小铁匠》也在1948.4.1.第69期登出来了,写的是我邻家铁铺里一个小学徒的悲惨遭遇。
在一期《新少年报》上,我还高兴地看到了被称为“和平的使者,作战的将士”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6位中共领导人的图片——他们哪是国民党污蔑的妖魔鬼怪呀!
当我从报上看到宋庆龄先生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办起了儿童图书阅览室时,我就想到同学们缺少好书看,我也该办一个小图书馆。于是,我拿出了影萍先生送我的《鲁迅选集》、《郭沫若杰作选》和自购的冰心写的小说、诗歌、散文集等书。馆名取了“影光”两字,既反映内战的刀光剑影,也象征黑暗与光明的搏斗,又隐含我对影萍哥的思念。
在报社大哥哥大姐姐的指导帮助下,影光书室成了《新少年报》的宣传阵地,洋泾中学和我家成了《新少年报》发行站,《新少年报》在同学中的影响扩大了。可是最初推荐给我们看这份报纸的曹文玉老师,已引起学校里反动势力的注意,墙上出现了攻击她的文字。一次,曹老师悄悄叫我到她住宿的小阁楼里,低声向新来的马文青老师(后来知道她也是共产党员〕说:“他就是章大鸿!”这语气好像她俩刚讲到过我。马老师鼓励我继续当好《新少年报》义务小发行员,为大家多做好事;告别时,她提醒我“多多团结同学,当心有人捣蛋。”
1949年2月,《新少年报》地下支部书记胡德华(文革后曾任团中央书记)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建立少先队与儿童团的决议,并决定由吴芸红(解放后曾任《中国少年报》社社长)、祝小琬和段镇三位同志筹建地下少先队,先以 “铁木儿团”为组织名称以青鸟读书会成员为基础,商讨确定了组织形式和第一批队员的名单,我就是其中一员。
1949年4月4日,我照着约定的时间地点悄悄来到黄浦区一条弄堂里朱汝俊家的三层小阁楼上参加地下少先队“铁木儿团”成立仪式。大家讨论了组织标志、铁木儿团的任务,最后大家起立,跟着段镇大哥一句一句念誓言:“我向祖国向人民庄严宣誓:我自愿遵守团规,积极执行团的任务,决心为新中国而奋斗!”宣誓后,选举了段镇为团长,李森富为副团长。 “铁木儿团”——地下少先队立即投入了迎接解放的战斗行列!
我在洋泾中学度过的中学时代,那正是我苦难的、拼搏的少年时代!是洋泾中学的地下党员、是《新少年报》的地下党组织,引导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地下少先队员!曹文玉老师,我少年时代的好老师,我怀念您!洋泾中学,我锻炼成长走上革命之路的母校,我怀念您!《新少年报》,我学习从事记者事业的启蒙园地,我怀念您!

4、视频资料
学生党校教师陆晨虹老师和学生党校学员赵旭阳、凌燕斌、童晓宇等编辑制作的《抗战时期的洋泾中学》视频片段。
上海市洋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