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学校法制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现了全新的局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党总支就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出如下意见:
一、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完善管理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保障师生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二、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目标
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的干部、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的根本任务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五、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学校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学校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行使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探索依法治校有效机制,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和教代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
(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中小学要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课程,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制度;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要把法律知识作为干部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干部、教师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学校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要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教师,坚决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教师严重侵犯学生人身权的案件,学校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不得瞒报或者漏报。学校要健全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符合规定程序;建立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经过校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六、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组织领导
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促进学校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推进依法治教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立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加强领导和指导。建立组织协商、检查评估的协调机制,保证学校和各组室,履行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形成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合力。
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制定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明确校内职能机构、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学校要聘请司法部门的法律工作,作为学校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顾问和校外辅导员,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