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洋泾中学依托学生党校载体
发布人:肖斌


案例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在浦东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立足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中学生党校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趋势,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高中学生党校工作中的基本规律,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方式,探索高中学生党校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学生廉洁教育实践课程。

 

案例描述:

1、寻访红色校友活动

洋泾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学校。1948年,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地下党员马问青、曹文玉老师在同学中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地下学联,参加了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地下党员陆桢秀老师带领同学赴杭州参与了纪念浙大学生运动领袖于之三同学悼念活动。在进步教师的指引下,共产主义开始在洋中薪火相传:章大鸿同学参与中共进步报纸《新少年报》发行工作,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上海地下少先队首批“铁木儿团”队员,高茵、陆敏芳两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三批同学参加军事干校,大批高一同学参军、参加南下服务团,投笔从戎奔赴抗美援朝前线,36名同学被保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那一代学生中涌现了一大批在我国重工、军工、航空航天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精英和栋梁,成为后来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厚历史基础。

我们依托红色校史,让学生党校学员走近身边的党史人物,了解身边的廉洁故事,党校学员在与当年革命斗争的亲历者和烽火硝烟的见证者的互动交流中,与一批离休干部和革命前辈建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从2010年秋天以来,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一起走访了一大批红色校友:离休干部张为濂老师抗战中不报考日伪大学守候胜利的民族情感和热情支持洋中学生运动的胆略,洋泾中学首任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原徐汇区副区长陆桢秀老师服从上级安排不计个人得失的组织纪律,中国少年先锋队前身上海地下少先队首批队员、作家章大鸿同学发行新少年报、组织进步书社的无私付出,著名电影演员张孝中同学冒着政治风险批判文革罪孽排演《于无声处》的开创,无不激发着同学们刻苦学习、振兴祖国的理想。

2、寻根红色校史活动

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战争的民族危难中,学校进步教师连柏生同志投笔从戎,号召师生走向抗日战场。他在南汇组建抗日武装,发展为淞沪支队,转战浙东四明山区,建立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影响了顾正均、林有用等洋中学子投身抗战,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贡献已经被印刻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史册里,使洋泾中学校史烙印着红色的印记。

我们组织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校史寻根活动,带领学员跨过杭州湾大桥,亲临四明山革命老区,瞻仰梁弄红色古镇上的革命纪念地和烈士纪念碑,穿过竹林拜谒谭启龙、连柏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墓园。同学们住在老区人民家里,真实感受到连柏生同志在根据地的巨大影响力,在浙东的大好河山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学生党校依托红色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也被各方媒体所关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2011年秋,《新民晚报》报道了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寻访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不久,学校收到年届九旬的新四军老战士范更生同志来信,回忆他当年在连柏生领导下在四明山艰苦抗战的往事。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拜访了范更生先生。范先生娓娓叙述了抗战时期他在连柏生领导下,在浙东四明山根据地从事教育事业的风雨历程,回顾了连柏生同志从南汇渡海征战浙东根据地并当选为浙东行政公署主任的经过,历历展现了当年游击队融身于人民群众,与占领余姚城的日寇斗智斗勇的生动细节。

学生党校组织师生实地寻访抗战期间连柏生、顾正均等洋中学子投身抗日、留在南汇地区的足印。师生在南汇六灶、祝桥等乡镇,深入乡间数十公里,寻访南汇县保安团第四中队和三五支队在浦东沿海抗击日寇的足印,聆听当地老农讲述父辈随连柏生同志阻击日军的故事,亲睹当年芦苇丛生的青纱帐如今变成了上海繁忙的航空港。我们约请连柏生同志的后代、教育工作者连红先生同学生党校的师生回眸浦东地区卓越的抗日武装领导人连柏生同志当年在浦东深入群众、鱼水情深、廉洁行政、军队账务公开、深受百姓拥戴、从而巩固了根据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故事,其不朽的现实意义感染了新一代学子。

3、考察红色圣地活动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至嘉兴南湖红船,留下一路闪光的足印。我们编制了学习任务单,部署学员自行组织3人以上的队伍,自行安排课余时间参观上海兴业路一大会址、淮海中路渔阳里团中央旧址、延安中路二大会址。复印或下载上海市中心城区局部地图,在上面标出以上纪念地,并绘出你们一路参观上述纪念地的参观路线图。在三处纪念馆留影、留言。在这里记下你在三处纪念馆的留言,并附上照片。

学生党校每期组织学员赴浙江嘉兴南湖,参观考察南湖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代背景、世界形势和革命力量之源,了解历届党代会所昭示的我党指导思想和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

4、共建法制教育基地活动

20097月起,洋泾中学学生党校与浦东新区拘留所共建“与法同行”法制教育基地。我们每年组织党校学员参观拘留所,每年的元宵、青年节、国庆、中秋等节庆之际,学生党校选派学生干部赴拘留所开展“警民共建帮教活动”,进行多主题的时政报告、道德讲座和互动交流,赠送了经典文学著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有位在押人员在发言中这样说:“当初,是我一时顶不住诱惑而铸成大错,今天,我痛悔万分、迷途知返……”他感受到“社会的阳光依旧明媚”!活动也让学生党校的同学们感受到帮助人、挽救人的快乐和欣慰。

5、观摩反腐倡廉影片活动

我们在学生党校课程中安排了反腐倡廉经典影视观摩,通过《生死抉择》、《今天我休息》、《离开雷锋的日子》、《走近周恩来》、《上海纪事》等影片,树立正反形象对照,弘扬正能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引领。

案例分析:

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我们特别注重师生的参与和体验。努力做到让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推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我们坚持以史为纲,开展洋中特色的红色校史寻访活动;注重师生体验,开展洋中特色的廉洁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党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反哺社会、服务社会,教学相长,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党校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规范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建设,提升实践活动的水平,不断加深学生的收获和体验。学员在与当年革命斗争亲历者和烽火硝烟见证者的互动交流中,与一批离休干部和革命前辈建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在参加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系列考察活动中,两个党史纪念馆生动地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和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由衷信仰和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坚定信念,他们以顽强的拼搏、不屈的斗争塑造了鲜活的、光辉的群体形象,时刻昭示着信仰的力量。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历史和现实的资源,结合理论课程找到亲切的实例印证。我们引领学生了解党史征程,用社会历史的选择来昭示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用史料中鲜明的社会对比来理解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命运的把握。在赴浦东新区拘留所开展帮教活动中,学生自己准备的主题时政报告和道德讲座,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拘留所也为高中生廉洁文化的教育提供了感性认识的途径和反哺社会的空间。

我们还在学生党校学员中开展“不坐家长的公车上学”倡议等活动,切实实践廉洁文化的规划约束,以实际行动履行十八大精神所指引的作风建设方向。学生在感受中写道:通过参观革命圣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亲身印证了革命历史,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党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必须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感谢老师给我们的这次机会,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以前只是在书本或学校的学习中了解有关党的知识,现在,我们亲身经历了,我想这次经历,会在我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发表日期:2016-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