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内容:(徐琳老师——班主任人格完善团体辅导)
一、团体目标:
(1)识别沟通风格中的自我人格形态。
(2)改善师生关系和社会关系。
二、培训时间:90分钟
三、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伯恩提出人格结构的PAC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中有PAC三种形态:①父母态人格(P):以权威姿态出现,用“应该”、“必须”要求他人,爱用挑剔眼光要求他人,容易形成对立型师生关系;②成人态人格(A):具有客观理智的特征,体现健康成熟的成人人格。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能控制情绪,客观的分析事情问题,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能从学生需要出发,照顾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富有同情心,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注意班级氛围,能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③儿童态人格(C):感情用事,一味做学生的兄长和姐姐,忽视师生间的角色差别,处理问题情绪化,随意化,不能有效控制自己情绪,易冲动、激动,好讽刺挖苦,做事对后果考虑不周全。
四、实施程序:
(1) 交互性人格完善辅导过程。①学习PAC交互分析理论,能运用该理论对人格状态及相关行为模式进行分析;②领悟和分析典型个案。对案例中人物的不完善人格、不适当的行为方式逐一进行辨析,进行认知重建和作出重新选择;③人生剧本情景剧的分析和讨论;④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师成员参与扮演各种人格状态。
剧本1《我是正确的》
人物背景:张老师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受到过多呵护。父母认为哥哥应该让妹妹,因此,只要有矛盾,受罚的总是两个哥哥,总要两个哥哥认错才作罢。这样就逐渐地养成了她的“我总是对的”人格心态。张老师人长得漂亮,学习优秀,课教得很出色,工作能力也强。但就是和班里几个调皮大王搞不好关系。因此,班级平均分总是上不去。尽管她工作努力,也不得领导喜欢。因为:①她喜欢辩驳。不肯按照领导的指令去做,总依照自己想的去做,即使走冤枉路也不肯认错;②与她搭班的老师不能忍受她的霸道;③调皮学生不听教诲,还扬言就是要考砸成绩,让她难堪。
剧本2《你娇,我比你还要娇》
人物背景:小李老师出身农村,父母都是乡办厂工人。家里母亲是个“劳禄命”,里里外外一把手,凡事要求完美,从鸡叫做到天黑,怕女儿吃苦,家中一应事务,不用女儿动一根手指头。父亲敦厚老实,是个典型“妻管严”。小李老师教学水平不错,但学生看到她就像老鼠见到猫,很多学生躲着她走。原因是她平时总是脸无表情,很少看到她的笑容。学生考试考砸了,就没有好果子吃。总是一顿狂轰滥炸,骂学生“不认真,不用心”,“都是你们不争气”。对差生更是恶语相向,“脑子被糨糊塞住了”等话脱口而出。可有的学生不吃她这一套.师生关系紧张,为此小李老师宣布不进该班教室,请校长给他换班级。小李老师想不通,她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好心没好报。
(2) 通过前两个情景剧的体验,从而建立温暖、真诚、亲切的团体辅导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