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德育培训体系——洋泾中学2016.3.21 会议记录(班主任情绪调节团体辅导 朱红)
发布人:魏睿

班主任例会会议记录

 

2016.-3-21

   

7号楼二楼

记录人

 

主持人

盛韶华

与会人员

全体班主任

会议内容:(朱红老师——班主任情绪调节团体辅导)

一、目标:

(1)改善班主任的自我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2)学会情绪管理方法,促进自我成长

(3)建立班主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4)增进班主任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培训时间:120分钟

三、理论依据:

(1)情绪智力可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善,情绪经验的学习是持续终身的。良好的互动使人在情绪掌握或解读他人情绪方面都比较容易。

(2)理性情绪疗法(RET)。情绪源于想法、态度和价值观。艾利斯的ABC理论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理论,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那么我们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阱之中。

四、实施程序

主题活动一:情绪能量纸

1、朱红老师和全体班主任席地围圈而坐。

2、朱老师:“我们接下来会和自己的情绪对话。请大家先回想自己近半年来最主要的情绪。这里有许多彩色纸,有各种颜色。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绪、它的强烈程度等,选择一张合适的纸。这张纸就是你今天的情绪纸。”

3、每个老师选择自己的情绪纸。

4、所有人都选择好情绪纸后,依然围圈坐好,并把情绪纸摆放在自己面前,使内圈形成一个情绪纸圈。

5、请每个人介绍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张情绪纸,并说出一件具体的和情绪有关的事件。介绍时可以展示自己的情绪纸,其他人可以提问。

6、朱红老师发现有的老师所描述的情绪与其情绪纸不协调,或其强烈程度不匹配,可以问:“我听到的情绪与你手中的情绪纸有些不协调,你想重新换一张情绪纸吗?”

7、在大家都表达完之后,朱老师询问:“我们现在都说了一个和情绪有关的故事。我不知道经过这样的分享,大家内心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事情可能还是原先的事情,但仔细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可以重新挑选一张情绪纸。”

8、请重新挑选过情绪纸的人再次分享为什么重新挑选?

活动讨论:

1、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的感受是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情绪的实质是给我们行动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情绪纸是“能量情绪纸”。看着你的能量情绪纸,看看它传递给你的行动信号是什么?看看它给你的能量是什么?

3、那些重新挑选过能量情绪纸的老师,会有一些怎样的感受和想法?情绪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主题活动二:盘点你的想法

情境导入:

请班主任老师们闭上眼睛,尽可能逼真地想象朱红老师描绘的情境。

我大清早起来,天气不错,梳妆好了,吃完早饭,准备去教室上课。手里还捧着昨天晚上刚完成的一件特值得骄傲的船模作品,是为了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手工制作大赛而精心准备的,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经过公园的时候,突然,发现石凳边上有一张50块的钱。

这个时侯我走了过去,把手上的东西放到了石凳上,弯下腰去捡这钱,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时候从她身后过来一个人,一屁股就坐了下来,还刚好坐到了我的纸模上……

朱老师提问:这个时侯,你有什么感受?

王老师:恨自己,干嘛要为了那钱把纸模放着啊,真是贪财糟灾;无奈,没有办法了,一早上就倒了霉运、那人好可恶啊,恨不得骂他一顿;焦虑,现在可怎么办呀,怎么跟老师交代呢。

朱老师: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个时侯,你突然发现,原来那个人是个盲人。这时候你又作何感想呢?

李老师:自责,我怎么能那样想呢刚才,他只是个盲人啊。其实后果并没有那么严重啊,只是个纸模嘛,还可以再做个的。我是幸运的,至少我是健全的,跟他比起来我幸运多了,这个纸模还是可以补救的应该。

朱红老师:明明就是同样的事情呀,同样的人同样的细节,其实事情是完全一样的,但为什么你的情绪体验就变了呢?

朱老师介绍情绪ABC理论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情绪并不是由于事情的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看法造成的。A是指存在的一件事实,可能是一件事,或是某个人的一个动作或态度;而C是个人的情绪反映及行为。这种情绪和行为可能是适当的,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认为A是导致C的原因,但其实不然。其实是B导致C的产生,是直接原因。而A只是一个间接原因。

下面有十道选择题,请老师们在符合自己的一栏中打上勾。

口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凡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假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就认为是个彻底的失败。

口灾难化式的心理过滤  总爱挑出某个事件的消极因素,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将问题朝最坏的方向去想。如:我不受欢迎。”——其实只不过是某一个人批评了你,而你却连其他人的微笑也看不见了。

口以偏概全  将偶尔发生过的消极事件看成是无止境的,认为它会经常发生。我从来就没有过好成绩。”“我总是运气不好。

口给好事打折扣  拒绝积极的经验,认为那些好事不算数没什么。如即使自己完成了任务,仍认为自己不过是运气好,自己做得并不好,别人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口胡乱预测结果  事情还没有发生或还没有结果,就主观臆断地对事态发展作了消极的推测与断言。如学生考试还没考,就说:这次肯定完了。

口凭感情论事  进行情绪化的推理,将感觉误认为事实,认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我心烦意乱,一定有什么不对的事发生。”“我心慌,这次考试一定完蛋。

口骂人骂己,乱贴标签  我是傻瓜、白痴、笨蛋。”“你是个坏蛋。”“你没有一点良心。

口虚拟陈述  认为事情应该符合自己的想法与期望,常用应该怎样不应如此必须等等。

口以己度人  总以为自己知道他人内心的想法,他们都不把我当朋友看。”“她一定知道我很紧张。

口夸大其辞  过分夸大自己的问题或缺点的严重性,或过分轻视自己可贵品格的重要性。

朱红老师总结: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会完全一样,因为,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看、来感受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眼镜”。我们的“眼镜”是由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道德判断标准、人格发展水平等构成的。我们愉快不愉快、幸福不幸福、满足不满足,都取决于我们通过各自的“眼镜”看到的世界,是否能使我们产生这种感受。所以说,我们的“眼镜”,也就是我们的观念或者想法,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是勇于进取的还是消沉退缩的。

[发表日期:2016-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