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指导案例——洋泾中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师爱在家庭中闪光》
发布人:魏睿

张丽老师,是上海市洋泾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负责的事情。

十多年来,她一直负责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她始终认为,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者,更应该搭建好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2004年,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创办《家校你我他》期刊,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学校教学理念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有益的家教方法和经验。作为家长和学生对话的桥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方便沟通,在校园网开辟专栏,设置专门平台与家长交流探讨,向家长公开电子信箱,家长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建议、牢骚、感激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对于家长的一些疑问,总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复。基于一些家长苦于无法寻求到与自己子女沟通的良好方式,2008年以后,又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家校互动方式——学生家长与学生代表(家长与非自己的子女)座谈会。每次座谈会的参加者,有校领导、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这种互动方式由起初的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为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形式,使得个别家长所困扰的问题在学生那里没有获得帮助,而在其他家长、老师那里获得了很好的解决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尝试,此项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现代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专门知识和经验的,许多家长在这方面有欠缺,就不可能达到家校之间的步调一致。因此,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是十分必要的。张老师利用家长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传授高中心理教育知识,当家长遇到了难题,需要请教老师的时候,会安排相关的老师耐心给予指导。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积极指导家长读书。她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料。向家长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编印成册分发下去。小陈同学是张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张老师在课堂中发现小陈最近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于是主动和他交流。小陈同学向张老师倾诉,父母早年离异,母亲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在家除了学习,不允许他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哪怕偶尔听听音乐都不可以,更不许和同学有放学后的任何交往。这让小陈感到非常苦闷,他觉得母亲不了解他,不爱他,而他现在也非常厌学。针对这种情况,张老师和小陈的妈妈取得联系,通过几次沟通,在取得小陈妈妈信任后,逐步向她讲解青少年的相关心理知识,根据小陈现在的苦恼,和小陈妈妈一起探讨适合他们的家庭沟通方式。同时,定期也对小陈同学进行个案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老师在小陈同学身上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上课也专心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张老师也注重收集家庭教育案例,通过案例征文活动,请家长贡献他们独有的家庭教育教育细节做法,让他们的创意做法启发广大教师与家长的思维。其中,钱同学的家长写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感恩心态,

降低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的责任》、黄同学的家长写的《尊重他人 适度关心》、李同学家长写的《撰写周记 亲子共同成长》分别获得浦东新区“生命教育细节案例”一等奖和三等奖。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张老师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用智慧、汗水和责任,认认真真做好这平凡而又伟大的爱的事业!

 

[发表日期:2016-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