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基本情况介绍
洋泾中学2015学年共接收4名见习教师,其中两位是是我校聘用的新教师,另外两位来自三林中学。四名见习教师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因此在专业知识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学员详细情况见下表。
洋泾中学2015学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见习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
姓 名 |
性别 |
学历 |
聘任学校 |
任教学科 |
指导教师 |
1 |
李红萍 |
女 |
硕士 |
三林中学 |
化学 |
喻华 |
2 |
张其淑 |
女 |
硕士 |
三林中学 |
物理 |
王冬梅 |
3 |
严晨风 |
男 |
硕士 |
洋泾中学 |
地理 |
王珏、徐家仓 |
4 |
杨 成 |
男 |
硕士 |
洋泾中学 |
生物 |
陈永伟、何荣 |
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
洋泾中学专门成立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每位小组成员的职责,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洋泾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层级职责要求
姓名 |
校内职务 |
学科 |
职称 |
小组成员
组内职责 |
胡瑞峰 |
校长 |
物理 |
特级校长 |
策划、组织管理 |
王 珏 |
副校长 |
地理 |
中学特级 |
策划组织管理兼学科带教导师 |
董 鹏 |
研发处主任 |
语文 |
中学高级 |
策划组织管理 |
李志平 |
研发处副主任 |
信息科技 |
中学高级 |
策划组织管理协调 |
徐 婕 |
师训专管员 |
信息科技 |
中学二级 |
联系协调、督促管理培训、记录并建立培训档案 |
盛韶华 |
学生处主任 |
物理 |
中学高级 |
班主任工作组织
管理 |
陈晓斌 |
教务处副主任 |
数学 |
中学一级 |
教学工作组织管理 |
姜石林 |
高一年级组长 |
数学 |
中学高级 |
班主任工作管理
协调 |
赵林泉 |
物理教研组长 |
物理 |
中学一级 |
组织协调物理学科带教 |
刘光英 |
史地教研组长 |
历史 |
中学高级 |
组织协调地理学科带教 |
叶丽芳 |
生化教研组长 |
化学 |
中学高级 |
组织协调化学、生物学科带教 |
喻 华 |
课任教师及
班主任 |
化学 |
中学高级 |
学科带教导师兼班主任带教导师 |
王冬梅 |
课任教师及
班主任 |
物理 |
中学一级 |
学科带教导师兼班主任带教导师 |
陈永伟 |
课任教师 |
生物 |
中学一级 |
学科带教导师 |
徐家仓 |
课任教师及
班主任 |
数学 |
中学高级 |
班主任带教导师 |
何 荣 |
课任教师及班主任 |
语文 |
中学高级 |
班主任带教导师 |
我校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组织管理使用了三层式扁平化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层级部门少、责任明确、任务单一、评价清晰的特点。避免了实际操作中多头指导的混乱、层层转达的繁琐和模糊,相对是高效、严谨和有序的。
三、本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施情况
(一)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区级要求
我校已承担了五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今年是第六年。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及20个培训要点”为开展培训的根本和依据。一年来,培训活动始终做到保质保量,脚踏实地。同时,我们根据本校发展现状和学员的情况对培训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具系统性和实效性。
总体来说, 2015学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坚持以洋泾中学“生涯教育”为抓手落实“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以洋泾中学“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广”(区级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和“基于视频课例的课堂教学诊断实践研究”(市级重点课题)为抓手落实“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以践行洋泾中学校训“负责”为抓手落实“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以“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市级规划课题)为抓手落实“教研与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培训体系。
(二)培训管理规范又不失人性化
按照浦东新区的规定,见习教师在基地学校每周培训时间为两天。我们了解到学员在聘任学校的工作量也很大,都是满工作量,因此我校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周一为集中培训活动时间,便于组织见习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或活动。另外一天根据各学科的区教研活动时间定,恰巧这四名见习教师的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都在周三下午进行教研活动,所以这一天的培训就定在周三。这样既方便学员到聘任学校调课,又可以跟随学科带教导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或者骨干教师的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培训管理上,我校专门给每位见习教师发放了进门卡,每次来基地培训必须刷卡,下午离开时也要刷卡,以便清楚地了解见习教师的参培情况。如果遇到见习教师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则必须把书面请假单加盖聘任学校公章交由我校师训专管员审批并备案。
(三)带教导师认真负责
我校的校训是“负责”,因此学校也要求带教导师在整个培训过程要对带教学员负责。
培训伊始,各位导师就与带教学员进行了沟通,了解各自带教见习教师的个人情况、特长爱好、性格,制定出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在实际培训中,导师不仅仅按照计划,也会根据见习教师的参培情况进行培训内容的实时调整,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带教导师们毫无保留,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引领和帮助见习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向见习教师充分开放自己的课堂,给见习教师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带教导师会及时在课后与见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讨论,提升见习教师对教学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带教导师还无保留地与见习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悟,通过此种途径不但使见习教师获益匪浅,也能促进带教导师自身专业成长。
培训中,开设基地公开课是让见习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直面自己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的最好途径。有了带教导师一对一、全过程的悉心指导,各位参培学员在教学上的进步都非常大,4位见习教师在上学期的区级见习教师课堂教学考评中全体顺利通过,其中生物学科的见习教师获得了“优秀”等第,地理学科和物理学科的两位见习教师获得了“良好”等第,这也是对他们认真参加培训最好的回报。
班主任导师则在班团队建设方面提供了见习教师近距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主题班会的策划主持,还是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以及学生座谈会的召开、后进生的交流和转化,班主任导师事无巨细,从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给予见习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有些见习教师在聘任学校已经担任了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在基地学习之后就回到聘任学校的班级进行实践,遇到具体问题再向导师虚心请教,因此他们从原先班级管理的“菜鸟”快速地成长起来。
(四)与聘任学校沟通交流,发挥双方合力作用
接受见习教师培训任务以来,我校与见习教师聘任学校进行了多次电话沟通,了解见习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在聘任学校的工作概况。
为了加强基地学校与聘任学校的进一步沟通交流,更好地总结经验和相互学习,我校于2016年5月11日由研发处副主任李志平老师偕同师训专管员徐婕老师,以及两位带教导师喻华和王冬梅走访了三林中学。
三林中学十分重视本次的交流活动,不但两位见习教师的学科带教导师和班主任带教导师全部出席,三林中学的潘校长以及学校课程处和德育处处主任也来到现场。在交流中,双方带教导师分别介绍了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开展见习教师带教活动的情况和做法,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同时也肯定了两位新教师积极认真、虚心好学的参培态度,她们在培训过程中也获得了快速成长。
两校在友好的交流气氛中达成了共识,要继续加强两校之间的沟通,多渠道进行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的交流,共同为见习教师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五)借助团队力量开展学科培训
今年我校的见习教师培训一共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为了减轻带教导师的重担,同时也为了帮助见习教师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我校的史地、生化和物理教研组积极响应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利用教研组的各种资源协助带教导师优质地完成带教工作。
在日常培训中除了带教导师,本教研组内的其他老师也向见习教师开放了自己的课堂,使他们能了解和学习到多样的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学方法。此外,本校教研组在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时都会带领见习教师参与其中,也经常带领见习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培训,开拓见习教师的学科视野,使他们从整个学科团队中获得力量,帮助见习教师更快地进步。
四、培训课程建设
洋泾中学在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五年中,一直致力于建设系列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最初见习教师的培训内容主要根据学校、学员、带教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机动安排,灵活但缺少系统性。近年来,洋泾中学不断总结经验,把近几年的培训内容删繁就简,去粗存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
2015年洋泾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根据区级的四个模块要求展开: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其中每个模块我们设计了三类课程:一是学校层面的集体培训课程;二是带教导师的个性化培训课程;三是见习教师的实践课程。
以下是学校层面的集体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 |
主讲人 |
所属模块 |
见习教师培训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
王珏、董鹏 |
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
参观洋泾中学校史馆、了解我校历史文化 |
陆晨虹 |
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
如何制定个人参培计划书 |
王珏、带教导师 |
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 |
洋泾中学生涯教育 |
盛韶华 |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
校园安全讲座 |
外请老师 |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
最新版课标解读 |
带教导师 |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
基于视频课例的课堂教学诊断实践研究 |
关伟、陈丽佳、
李志平 |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
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
王艳秋 |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
我的班主任工作 |
郭树宝 |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
在磨人磨课中成长 |
王洋 |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
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
叶丽芳 |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 |
班级建设管理 |
殷琴 |
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 |
每年我们会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和课题研究项目对集体培训课程作相应调整。
带教导师的个性化培训课程主要根据每个见习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做到学员需要什么,导师提供什么。同时,此类课程又独具个人特色,是带教导师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往往更具体、更实际,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见习教师的实践课程与前两种课程密不可分,是在前两类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比如读一本师德修养方面的书、撰写一篇教学设计、开设一节汇报课、撰写一篇教学反思与教学课例、设计学生单元作业等等,使见习教师在多样的任务实践中从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五、培训中的新尝试
(一)利用集团化办学契机,共享校际优质培训资源
根据《浦东新区基础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教育集团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要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我校作为洋泾教育集团中的核心学校,在见习教师的培训工作中也积极与其他集团成员学校(洋泾中学、洋泾东校、洋泾南校、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洋泾实验小学)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培训效益与品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两次集团化见习培训活动。一次是由我校的资深班主任王艳秋老师开设班主任工作的讲座,邀请了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见习教师来我校一同聆听,并让见习教师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经验学习。
另一次是由我校牵头举办的洋泾教育集团 “教学之难和教学之美”教育论坛。参与论坛交流的老师不但有我校的见习教师带教导师喻华,也有来自集团成员学校的青年教师和见习教师。大家针对“教学之难和教学之美”的论题谈切身体会,谈教育心得,其中有年轻新教师的成长经历,也有成熟教师的心路历程,使所有亲临论坛的老师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赏。
这样的集团化活动不但能促进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能很好地促进集团内见习教师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同时也推动了带教导师的自我提高。今后我们会继续借助集团学校的平台,把集团教育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进一步促进见习教师的培训成效。
(二)见习教师向师范实习生开放课堂
我校作为华师大免费师范生培训基地,经常会接收师范实习生来我校进行实习活动。于是我们尝试把对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和见习教师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见习教师由于刚入职第一年,所以在教学经验上与实习教师的水平还是比较接近,而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掌控好课堂阵地,因此我们让见习教师向师范实习生开放课堂,这既是对见习教师最好的教学实战练习,又能通过见习教师和实习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导师的指导来实现双方共同提高。
(三)基于微信进行学科指导活动
2015年10月,王珏副校长带队赴海南进行支教。为了不影响对地理见习教师严晨风的带教工作,王校长与地理备课组的各位老师组建了微信群,利用微信的方式对见习教师进行学科指导。尤其在支教期间正好遇到严晨风老师要参加课堂教学考评,于是王校长在繁忙的支教工作之外,利用晚上的时间通过微信具体细致地对见习教师进行指导,在同组老师的热心帮助下严老师顺利地通过了见习教师课堂教学考评,并取得了不错的考评成绩。
六、培训工作成效
经过基地学校、带教导师和学员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年的见习教师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通过系统培训使见习教师全面了解做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
无论是在师德修养、学科教学,还是在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方面,我们为见习教师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一年培训期内对教师行业、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有了全面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
(二)带教导师根据学校特色和个人教育教学专长对见习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指导,使见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师工作
以下是学员参加浦东新区2015学年见习教师课堂教学考评的考评结果:
学员 姓名 |
考评 等第 |
基地学校 |
聘任学校 |
学科 |
考评课教学内容 |
杨 成 |
优 |
洋泾中学 |
洋泾中学 |
生物 |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
张其淑 |
良 |
洋泾中学 |
三林中学 |
物理 |
《牛顿第三定律》 |
严晨风 |
良 |
洋泾中学 |
洋泾中学 |
地理 |
《台 风》 |
李红萍 |
合格 |
洋泾中学 |
三林中学 |
化学 |
《氯、溴、碘的活泼性比较》 |
(三)带教导师在带教见习教师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带教见习教师是促进导师个人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契机,因为带教导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以指导者的身份开展培训工作,迫使导师在专业领域作一些深入思考,把以前没有总结的,来不及总结的,都在向见习教师的传授过程中予以了归纳整理、总结提升。所以见习教师培训,真正实现了新教师与带教导师的双赢。
(四)开发了系列培训课程
学校历来把培训课程的开发作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申报了《从数字化视频课例走向专业化教学反思》(董 鹏)、《高中物理活动化学习设计》(关伟 )、《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教材解读及教学实践诊断》(沈文艳)、《高中艺术(美术)教学设计》(彭学军)等培训课程,其中前三项被评为浦东新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课程。其它的培训课程,如《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张炜)、《理论、实践、发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程》(安卓)、《思想政治学科培训课程》(姜秀梅)、《基于语文导学案编写的教学内容及其“活动化”教学方法的确定》(吴颖芳)等已基本定稿,正处于修改、完善的过程中。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培训缺乏规模效应
不论见习教师多少,学校的培训活动是照常开展的。近两年来我校培训的见习教师人数较少,且学科比较分散,培训中经常出现导师队伍不稳定、导师比见习教师还多的情况。有一次学校组织了4位骨干教师给见习教师开设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向见习教师讲授自己的有效教育教学经验,原本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4位见习教师一位生病缺席,结果只有3位见习教师到场。而且很多对外访学活动,都是一位导师带一见习教师参加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时间与精力不济势必影响培训效果
一方面,见习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都比较多,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以及教务处、德育处等其他部门的工作。这样的背景下,每周还要抽出两天的时间参加基地的培训活动,工作强度的确是挺大的,很难确保见习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参加基地培训活动;另一面,带教导师大部分是学校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除了日常繁忙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区级市级层面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也比较频繁,而带教工作除了听课、交流指导、带领见习教师参加活动以外,还有大量带教资料记录工作,给导师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这些可能成为影响培训最终成效的负面因素。
一年的培训工作即将结束,既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会认真反思和总结培训过程的各个方面,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不断改进,提升培训效果。
上海市洋泾中学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