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
1.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卓越工作,洋泾中学有了一支“过得硬”“靠得住”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负责、严谨踏实。这支队伍是洋泾中学的宝贵财富,是洋泾中学继续发展的基本保证。2005年,洋泾中学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行列;学校的升格,对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但“过得硬”而且“叫得响”、不但“靠得住”而且“影响大”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要。
1.2洋泾中学“响亮工程”适应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要,全面规划和部署洋泾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响亮工程”实施纲要》是洋泾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方案、总规划、总方针,是制订各项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引进制度以及教师奖励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根本依据。
2.“响亮工程”的含义及目标
2.1“响亮工程”是洋泾中学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扩大“洋中教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系列工作的总称。其目的是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主要措施,推动全体教师围绕学校发展大计,树雄心立大志,奋发图强,创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的全面提升,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2.2“响亮工程”的总目标是:
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全面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在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成就“洋中教师团队品牌”。
“洋中教师团队品牌”的内涵包括: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三热爱基本素质”);②认真负责,严谨踏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16字工作作风”);③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热爱学习,善于反思(“16字专业标准”);④敏于行动,长于合作,精于细节,成于课堂(“4项核心竞争力”);⑤淳朴而自信、勤劳而智慧、真挚而热情 (“6种个性特征”)。
2.3“响亮工程”的分目标是:
(1) 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①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年龄结构;②以中高级教师为主体的职称结构;③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的性别结构;④研究生学历(含学习经历)达到15%以上。
(2) 实施“名师战略”,以“名师”推动整体的竞争力。其主要指标包括:①“名师”覆盖主要学科;②“名师”的外在标准是:全国有声音、上海有影响、浦东要知名;“名师”的内在标准是:教学上过得硬,科研上名声在外,专业引领作用有目共睹。
(3) 构建以“问题-读书-反思-行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在以“问题-读书-反思-行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的核心发展力。
(4) 以“响亮工程”为契机,建立科学、全面、注重实效、可操作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体系为基础,积极探索有活力的用人制度。
3.“响亮工程”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原则
3.1以建设学校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为先导。“响亮工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全体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追求的基础之上的。要立足于激发和培养教师职业成就意识和职业幸福感,要立足于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通过“响亮工程”,让老师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体验到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理想、值得追求的事业。
3.2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为根本。“响亮工程”立足于打造“洋中教师团体品牌”,但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品牌”是我们的工作手段,“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是我们的根本着眼点。
3.3以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为突破口。教师专业发展靠经验的积累,更靠自我的反思。单纯的经验积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自我反思则能突破自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响亮工程”应着力于教师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3.4以建立“组织化”学习机制和群体驱动机制为基本途径。以“在组织中学习”的方式来学习,以“用群体来驱动”的方式来驱动,在集体的提升中实现个体和全体的提升。
3.5以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三位一体为基本工作方式。坚持教师培训、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在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4.“响亮工程”的实施与工作内容
4.1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学校职能的一次提升。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老师的地方。通过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举措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
4.2继续开展“磨人磨课”活动,创新“磨人磨课”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化和提升“磨人磨课”活动的内涵,使之成为洋泾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磨人”活动的开展,将“磨人”活动改造成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策划”,内容包括:“教师个人职业小传”“教师专业发展的诊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教师职业成长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磨课”活动,将“磨课”活动发展成为“课案库建设”,使通过磨课活动产生的课例,成为教学范例,成为培训新教师的基本教材,内容包括:“课题的确定”“研讨式备课”“试教与评课”“课例展示”“教学实录与反思”“入库”等方面。
4.3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教师外聘导师,明确研究课题,定期接受导师指导,完成培养目标。
4.4加强洋泾中学特色学科建设。优先发展重点学科,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特色学科的生成与发展。通过特色学科的建设,培养名师,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
4.5加强教研组工作,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使教研组长切实担负起“全面负责该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全面负责该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负责该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责任。实行教研组长学习和进修制度,实行教研组长学术考核制度。
4.6设立以“视野·路径·愿景”为主题的“上海洋泾中学高峰论坛”。与有关教研机构、大学或学术组织定期在洋泾中学开展面向全市、全国的教学研讨活动,目的在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探寻学校发展的路径,寻觅洋中人共同的愿景。“上海洋泾中学高峰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
4.7开展名校访学活动。从学校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中确定主题,选拔优秀教师派往国内外同类著名学校驻校见习半年,完成专题研究报告,并全面负责在学校实施该项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学术假期”制度。对基础较好、有发展前途、带有研究课题、各方面面临突破的教师,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带全薪减半工作,以完成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4.8鼓励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可以带全薪学习,并减半安排工作,攻读硕士学位可以半额报销学费,攻读博士学位可以全额报销学费。
4.9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位教师每年细读本学科专业书籍一部,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订阅教学专业刊物一份并通读重要文章。
4.10对全体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培训”,促进班主任职务专业化。新进教师必须进行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和考核,严格执行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中关于班主任工作年限的要求,每年对班主任实行等级考评,不服从学校班主任工作安排或班主任工作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解除聘任。
5.“响亮工程”的保障措施和支持系统
5.1思想保障。以“洋中需要我 成长在洋中”为主题深入开展思想大讨论,使“响亮工作”的主题思想成为全体教师的追求。
5.2制度保障。
建立以“理想·事业·成就”为主旨的“三金”系列奖励制度,即“金苹果”教学成果奖、“金丝带”科研成果奖和“金钥匙”学生工作成果奖。其中“金苹果”教学成果奖每两年一次,“金丝带”科研成果奖和“金钥匙”学生工作成果奖每一年一次。对取得杰出成果的教师给予重奖。
以“公平、活力、发展”为宗旨,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建立教师综合评价制度,从教学效果、学生认可度、专业发展指标和工作态度四个维度全面评价教师,实行优胜劣汰。
实行“培训师”制度。设立“培训师”岗位,从本校和校外选拔有经验有特长的优秀教师专门从事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教学和指导工作。担任培训师的本校教师,发放“培训师津贴”,由校外人员担任的培训师与本校教师同工同酬。
5.3经费保障。设立洋泾中学“响亮工程”基金。每年40万。专门用于“响亮工程”各项工作的开支。“响亮工程”基金应根据学校的财力,逐年有所提高。
5.4物质保障。为保障“响亮工程”各项活动的开展,学校应逐步完成各项设施的配套。学校应设置专用听课教室、专用评课室、微格教学设备、学术报告厅和学术沙龙等设施。全面改造校园网,建立教师专用BBS,引入“中国知网”等资源库。
5.5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响亮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响亮工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室”改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牵头组织“响亮工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5.6专业支持。聘请高等学校专家、知名校长、特级教师为“响亮工程”顾问团,定期对“响亮工程”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每年一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