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与设计思路
志愿者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活动实践。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起着积极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而志愿服务精神则对志愿者提倡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互相帮助,其精神的精髓是无私奉献。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就让志愿服务拥有了坚实的精神后盾,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支撑着志愿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已经实施,每个学生在高中3年都将形成一份《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评价学生的基准线变得全面多元。其中“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这部分主要反映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党团活动等情况。每位学生被要求高中三年内总共完成60学时的志愿服务,这也使得志愿者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志愿者工作规范、认真,这是洋泾中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践校训“负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默默担负着特有的使命:“让学生走向社会,让社会教育学生”。得益于行为规范教育,洋中学子始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的行为举止打造着洋泾中学对外的窗口形象。
洋中志愿者服务工作由来以久,自1992年就率先在浦东新区开始了学生志愿者服务,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校于2004年11月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于2005年,对志愿服务活动从体制、机制、形式、内容上进行了新的提升和深化。体制上由原来的志愿者部扩展为志愿者协会;机制上新成立了志愿服务督导分会;形式上由单纯劳动型向居民交流沟通型转变;内容上由原本单一化服务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在校方与街道、居委会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形式、内容,为别具一格的志愿服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事实证明:新的提升与创新为洋中志愿服务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宗旨是“他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我们的口号是“我们用热心、细心和爱心,为您提供真心的服务!”。
洋泾中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已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洋泾特色的品牌。洋泾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深入人心,广大青年志愿者们用无限的爱心为困难群众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新区乃至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广大青年零距离接触到社会,增长了才干,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二、具体做法
1、居委实践
居委实践这一部分向来在志愿者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潍坊社区内共有十四个居委与我们志愿者结对,以志愿者服务小队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前往各个居委服务的志愿者约有45人。每周五放学后,志愿者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做着各种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出黑板报、送报纸、打扫卫生等等。此外,一些小队还在居委干部的组织下,开展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校发起倡导“节约型校园”主题活动,及时在志愿服务社区内开展“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意识和“垃圾不落地”等宣传活动,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通过交流不少居民对节约意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有的居民更是立竿见影提出了对居住楼的走廊用灯马上进行改造,以实际行动投入节约活动。有时,志愿者还与居委干部们一起策划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如“爱心义卖”、“五四歌会”、“3/12宣传日”等等。在我们学生志愿者和居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居委实践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这里为他人服务,也在服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
2、敬老助老
和社区内的孤老结对是志愿者服务中的一项重点。地段医院、敬老院、居民区里的孤老中都有我们的服务对象。该活动的服务对象是潍坊敬老院和6名独居老人,服务队共有45名左右的志愿者组成。每个小队在服务过程中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孤老并不愿意接受志愿者的服务,常常把他们拒之门外,那志愿者们也以“三顾茅庐”的精神,以耐心和诚心去感动他们。志愿者们陪老人聊天、看电视,给老人读书读报,逢年过节,还和老人一起外出游玩。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与温情。前年寒假期间,我校志愿者还完成了一项有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调查问卷活动,扩大了志愿服务范围和内容。有时志愿者们陪老爷爷、老奶奶拉拉家常,隔三差五的去瞧瞧,为他们代买一些日常用品。有时候一些老党员会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学生们体会着老一辈的勤俭耐劳,这些无不是志愿者服务换来的宝贵财富!
3、景观路线
我们还开设了交通小协管志愿者服务队。热闹拥挤的街头路口,志愿者协助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周五放学后或是双休日,在这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志愿者手们举服务旗帜,帮助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禁止行人乱闯红绿灯,劝告路人遵守交通法规等都是这群交通小协管应尽的责任。乃至问路、自行车要打气,都可以找志愿者帮忙!
三、打造新亮点
1、“阳光地铁”
2007年,学校还新成立了一支服务于地铁站内的阳光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六定期服务于新建成的二号线世纪大道站。面对拥挤的乘客,志愿者们宣传地铁里的安全知识,提醒大家“先下后上”,并给乘客们报站指路,热心地为乘客提供帮助,不仅减轻了地铁工作人员的负担,也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容易。队员们集思广益,收集所遇到的问题,积极给出对策……当一些受到帮助的乘客诚恳地对他们说声谢谢甚至是露出一个微笑,就已经让志愿者们觉得满足了!作为浦东新区第一支走进地铁站的志愿者小队,也我校志愿者也成为了地铁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7年底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开通,由于是新线路,市民的乘坐和出行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让市民享受便捷、安全地轨道交通,弘扬城市文明风尚,教育局团委在地铁6号线开展“阳光地下铁”——地铁沿线文明引导志愿服务行动,为市民营造良好出行环境的同时,为广大青少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平台,为“和谐浦东”的构建贡献着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其中第三教育署的洋泾中学负责源深路站志愿者服务项目。每周五下午3:00~5:00,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2、“阳光之家”
“阳光之家”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迎接特奥会而创办的一项新的志愿者活动,活动内容每周五一次,看望“阳光之家”的特殊人群。自2007年9月创办以来,坚持至今,给其他各校都树立了榜样。
特奥会为志愿者们打开了了解智障人士的窗户,而“阳光之家”则为志愿者们推开了一扇大门,让学生们亲自走进他们。志愿者们在这里结对子,做游戏有“贴鼻子”、“踩气球”、“顶气球”、“抢凳子”。这些游戏是志愿者们自己童年的游戏。在这里获得最多关怀的是那些最需要关怀的人,志愿者们在这里付出爱,但收获的不仅是爱,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启示。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音;爱,不用说出口;爱,可以只是一个眼神,一句问候;爱,因为在心中。志愿们将爱传递,让人们更多地关心这些被上帝遗忘的天使们,让我们的社会,能真正的和谐!
3、校内服务
2009年开始,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组织了校内志愿者服务项目,主要针对各年级办公室以及专用教室。凡是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也必定能看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此外,针对学生订阅报纸分发工作量度之大,志愿者服务主动承担,并将报纸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
4、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是我校志愿者们奉献爱心的又一途径,通过爱心超市和社工站的帮助,志愿者们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潍坊社区社工站,设立了“洋泾中学专柜”,定期组织同学们捐款捐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收集起这点滴的爱心。爱心超市服务作为洋泾中学志愿服务的一项特色服务,让每一位同学懂得通过何种渠道去帮助别人,也为自我的成长画上美丽的一笔。
5、承担各类市、区、署级活动志愿服务
2007年针对“上海2007年特奥会”赛事,我们又将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重心拓展到附近的辅读学校,成立了专业志愿服务队。协会负责人亲自深入辅导学校收集相关资料,亲自为志愿者提供培训,重要的是将有声服务与无声服务相结合;将一般服务与特殊服务相结合;将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了新的纵深。
2008年至2011年的每年3月,连续承办浦东新区先进学生个人测试(体育测试+笔试)工作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2013年第三教育署共青团工作总结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2015浦东新区动漫社团联盟展示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6、督导会
为了使志愿服务活动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督导分会,旨在通过督导会的监督检查,改进不足,提高我们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居民,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素质教育。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交流,我们达成了共识:“为了洋中志愿服务的品牌我们必须真抓实干”。我们的督导员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但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而且为了志愿服务的尊严敢于动“真格”,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青年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帮助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并与其结对子共同前进。督导工作体现了其真正价值所在,不仅保护了志愿者们自身的利益,为志愿服务活动保驾护航!
四、取得成效
1997年5月,国家民政部优秀社区工作者、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洋泾中学高三学生何承华六年如一日为孤老服务的新闻传遍沪上。在何承华精神的影响下,洋泾中学志愿者工作不断发展,责任教育特色被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在上海乃至全国形成了示范效应,直接影响了今天的教育改革。
2013年3月,团委书记姚晶老师被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授予2012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者”称号。
2014年9月与2015年10月,我校又分别收到来自第七人民医院的表扬信,表扬高二(3)班柴文璇与高三(3)班的江一菲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优秀事迹。信中对两位同学热心公益,服务病患,传播正能量的行为给予高度的赞赏与充分的肯定。学校在校园网全文刊载了此信,号召全校同学学习两位同学的奉献精神,成为社会良好风尚的传承者。
2015年4月,我校陶宇洁同学顺利通过团市委指导下的复星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者奖评选,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上海市共有30位学生获得此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