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社区开放------2015年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总结
发布人:杨玉琴

 洋泾中学是最早一批与潍坊街道签订协议进行社区资源开放的学校之一,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服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洋泾中学进行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实践探索。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开放学校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是造福于社区的好事,是学校融入社区、服务社区的实事。我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历年来都与街道签订协议,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创造条件,开放场地,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好评。

    1、制度保障

    在实施学校资源对社区开放的过程中,我校成立了由德育副校长、学生工作处主任担任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资源对社区开放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制定资源开放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具体办法、开放时间、人员安排、要求等,并公示在校门口显著位置,向社区居民广而告之,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2暑假向社区居民开放游泳池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街道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对游泳池进行整修、改造,完善设施和相应的卫生设备,在暑假对社区居民开放,满足居民们酷暑纳凉及健身的需要。

    3、双休日、寒暑假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

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潍坊社区居民凭《活动证》进校,使用包括足球场、篮球场、乒乓房、健身教室等学校各体育场馆和活动设施,学校制作了《社区市民进入学校活动守则》《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规则》宣传版面,安排专门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保持环境整洁,杜绝衣冠不整、遛狗、身体不适者入校,保障文明的开放环境。

4、学校成立了洋泾中学助学帮困志愿者队伍

广大党员教师发挥自己业务特长,利用双休日时间义务为潍坊社区的中学生进行学科答疑、方法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活动。教工团支部的青年教师曾为社区盲人子女辅导功课,无论刮风下雨,坚持多年。作为市级示范校,洋泾中学根据教育署与街道的相关要求,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都会安排教师当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学生的考前学科辅导及心理咨询,解答疑难问题。为了做好面向社区的服务活动,高三党支部的老师们早作准备,安排好教室,许多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热忱投入了这项工作,准备资料,疏理大纲。在党支部的影响下,高三年级组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民盟洋泾中学支部的民主党派教师也纷纷加入了这项为民服务工作,壮大了服务力量。辅导社区学生是件小事,但对社区居民来说,却是党员教师们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具体体现。

5、强化沟通,提升品质,倡导社区精神文明

在资源开放的过程中,我校也发现,由于主客观原因,在社区共建的过程中,学校的大门并没有完全敞开,部分开放的资源使用率不高,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学校通过多方了解、调查,进一步改进了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的措施。我们主动和社区街道及居委干部联系,提供学校场地、设施资源的便利条件,根据社区的需要,调整开放内容,力争做到社区有需要,学校尽可能配合。吸引了社区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社区开放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社区开放中,学校并非仅仅是付出,师生也在社会服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更密切,融入社区的意识更浓了,许多方面,学校与社会互相协助,也促进了德育建设,锻炼了师生的能力。今后,我们将系统整理社区开放中的经验和不足,根据社区开放课题研究问题和动向,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合理调整,与时俱进,增加投入,完善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开放的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开发服务社会的视野和角度,促进浦东乃至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

[发表日期:2016-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