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至7日,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又一次踏着前辈洋中革命者足印,寻访当年连柏生老师率领洋中师生进行抗日斗争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同行的还有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同志,期中有抗战前期在浦东从事教育事业的南昌起义老战士盛幼宣同志之子盛昌旦先生,原张闻天故居纪念馆馆长陈秋平先生,浦东新区一届政协秘书长、文史学会会长唐国良先生等。

大家沿着当年连柏生老师领导的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渡海的线路,跨过杭州湾大桥,一路参观余姚博物馆,攀登龙泉山,眺望通济桥;在四明山区,当年连柏生、孙楚云老师曾在抗战胜利后畅游四窗岩,今天同学们坐皮筏艇涉水经过四窗岩峡谷,盛昌旦老师利用学生活动的间隙,不顾66岁的年纪,攀登四窗岩。他在路上跟同学们上了一堂党课,谈起自己坚持登顶的原因:那是抗战时期,他的父亲盛幼宣同原洋泾中学教师连柏生和教务主任孙楚云先生一起在四明山建立根据地,战争期间一直无暇游览四明山美景。抗战胜利之际,他的父亲重返四明山,连柏生、孙楚云先生终于得以有闲携他一起登临四窗岩。父亲谈起的四窗岩印象,几十年来一直铭刻在盛昌旦先生的心中,今天终于能和洋中师生一起寻访当年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内心无比激动。他由此回眸中国每隔三十年的一代人经历的坎坷风雨,直溯150年,厘清中华民族兴衰历史脉络,教导学生党校的同学们要深入体会四明山的精神内涵:明目、明理、明心、明德,循着先辈的足印前行,不忘今日的初心,在未来的三十年为实现中国梦想而努力学习。

在梁弄镇横坎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东行政公署旧址,已经连续八年给洋中师生讲解的资深讲解员李玲女士早早迎候大家的到来,她引领同学们走进刚刚整修过的旧址,娓娓道来当年来自上海浦东的抗日队伍在四明山留下的英名,带领大家登楼参观连柏生老师的办公室和军政学院宿舍、穿过小河参观浙东行政公署党委,以及印证浙东小延安美名的印刷厂、报社、银行等社会事业机构。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向旧址纪念馆赠送了校史纪念册,并取土、合影留念。

离开四明山,大家继续南行,赴宁海,参观柔石故居,这位同学们刚刚在语文课本中认识的英烈形象,曾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抚读许广平题写的纪念碑,回想柔石当年从宁海到上海的革命征程,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记念》终于得到了感性的寄托。大家穿过老城区,徜徉在柔石当年读书的学校门前,这里也是徐霞客游记的启程地,历史的寻访,让大家深刻体味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