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夏,中联部组织的香港教育交流团一行一百多人访问洋泾中学,为配合这一重要沪港两地中学生交流活动,洋泾中学校史馆组织《洋泾中学的香港情缘》史料展,祈愿沪港青年友谊之树常青!

抗日战争初期,1939年5月,在“不当亡国奴,不当汉奸”的口号感召下,洋泾中学国文教师、《东报》主编陈志良先生撤退至香港,寄居“香港渔民协会”——香港渔民即“疍民”,也称游艇子、白水郎等,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陈志良在港期间编写了《香港渔民概况》、《日寇摧残香港渔民实录》。

图为当年的香港渔民生活,

图为陈志良先生。

洋泾中学艺术教师陈歌辛先生抗战爆发后投入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艺术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优裕的生活,回到上海从事电影音乐创作。下图为陈歌辛先生与夫人金娇丽女士在香港。

1997年洋泾中学师生参加了沪港中学生交流营。

2010年7月,香港东华三院中学联校师生应韩正市长邀请参观上海世博会,在沪期间访问洋泾中学。

2012年4月,香港“薪火相传中华文化探索与传承交流团”——圣母玫瑰书院、廖宝珊纪念书院、凤溪第一中学、保良局罗傑承中学访问洋泾中学……

2013年7月,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香港文化中心举行。这一届合唱节的规模为历届之冠,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匈牙利、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余支优秀合唱团队齐聚香江。洋泾中学男声合唱团飞赴香港参赛,以原创曲目《草原》、《小沙弥》及舒伯特的德语作品《夜》夺得青少年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