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让校史从“陈列”变成“教材”之六 洋泾中学校史馆邀请歼 10战斗机副总设计师回母校与师生交流
发布人:杨玉琴

 

 “今年是我高中毕业整整60年,也是毕业后第一次赶巧在教师节回母校谢师恩。”2015年教师节,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者走进上海市洋泾中学,面向全校1600多名师生,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教师节主题演讲。这位老者,就是今年已78岁高龄的孙锡宠,他是洋泾中学1955届学生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歼10战斗机的副总设计师。

虽然当年曾教过他的老师都已不在人世,但孙锡宠一直铭记着曾在洋泾校园度过的青春岁月,也从未忘记老师的教诲。今年教师节,他特意从成都赶来,表达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从校园里一棵郁郁葱葱的雪松下走过,孙锡宠放慢了脚步,喃喃自语:“原来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校方告诉记者,这棵雪松已有百年历史,是看着一代代学子从这里成长毕业的。走进布置一新的校史馆,孙锡宠笑着向随行的师生介绍:“这是1955年我在高三丙班的班主任、英语老师袁凌云,这是当时的校长、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骆正深。”孙锡宠还指着向学校捐赠的歼10战斗机模型,向年轻的洋泾学子介绍飞机的各项性能。让孙锡宠感动的是,当年的同班同学龚仲兴、杨孝贤也在当日一同回到母校,感谢师恩,浦东时报对此作了报道。

文化建设之六.jpg

[发表日期:2016-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