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由此,我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不忘初心,紧跟党走”是一种庄严的宣誓。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初心应该是什么?没有功利性的教书育人?我想,这是最基本的吧。至今大学校园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八个醒目大字还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这八个字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老师的座右铭。如何做到“身正”?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中努力。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服务以外,还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如何达到“学高”的境界?“身正”是其基础,若失了“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唯有“身正”,你才会不怕苦不怕累的刻苦钻研、好问善问;精于业务,敢于创新;勇挑重担,挑战自我。
但曾几何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股社会之风吹向学校。有个别老师,忘了自己的初心,一心教研不教学,说的比做得好,因为这背后是一份名的获取;有个别老师,一心向钱看,不管大钱小钱,该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锱铢必较,一身铜臭味。名利场如同一个泥潭,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试想,如此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作为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和我的同仁们,深感揪心与困惑、迷茫。如此“汲汲于名利”,我们不齿。但身处其中,心态早已改变。而改变了心态的我们,又如何心平气和地去与学生们相处呢?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必须干什么。此时,习总书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字,有如当头棒喝。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我们应当为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初上三尺讲堂的那段岁月。我不能允许自己匆匆踏进教室,拿出我草率应付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坚决贯彻“开放——自主”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班级管理,爱心无限。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一颗爱的心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014年4月,班上一位男生因为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我在安慰学生家长的同时,帮助其积极寻找。第一时间找到这个学生时,在学生十分不情愿回家的时候,甚至提出让学生住到自己家中,帮助他正确面对和解开自己的心结。我用我的真诚感动了这位学生,之后,学生一直以平和的心态度过高三的生活,最后,考取了理想的大学。2016年4月,向全体48名学生亲笔写了封题为《我想说声谢谢》的信,我在信中安慰学生们,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分班,应该勇敢面对,珍惜这两年的缘分;我在信中谢谢学生们,给了我两年的美好回忆。老师的爱,学生们深深感动着。当我生病时,学生们会悄悄地在办公桌上放上苹果和牛奶;当我生日到来时,学生们会自发组织,制作生日卡片、全班齐唱生日歌;当6月的离别到来时,学生们会在毕业典礼上制造惊喜,播放事先录制的VCR。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的一份初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对这份初心的的一个具体实践。我必当永葆这份初心,教给学生们一种学习知识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如何才能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唯有不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份初心,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学科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唯有不忘这份初心,才能将原本显性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变为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唯有不忘这份初心,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帮助学生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愿我们像初入社会的少年一般朝气蓬勃,让我们永记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用我们的初心去面对这个复杂纷扰的世界,防止迷失和麻木,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陈淑之
13621753684
洋泾中学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