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学生论文选登
发布人:魏睿

寻访历史人物,弘扬民族传统精神

邵冰燕

从猬集的车流中缓缓驶出,慢慢远离繁华的都城,似感到一种别样的人文,那种透彻到内心的民族文化,让恬淡的心境一下被释放了。因为,我们到了梦中白莲盛开的地方——绍兴,这座历史文化浓厚的古城。带着梦中的那份期许,我们放下内心的铅华,搴芳嗅香,即木望天。慢慢地走进绍兴,走近历史遗迹,寻访历史人物的精神。

蔚蓝的苍旻中,留下了飞鸟此起彼伏的鸣叫,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蔡元培故居。怀揣着内心的敬意,与曾经梦中的期许,慢慢走进了大门,开始寻访,第一个历史人物。蔡元培先生的雕像稳稳地竖立在大厅正中央,雕塑上几多百花大概是别人留下对他的悼念与追忆吧。我一下就对他充满了崇敬,一腔热血渐渐冲淡内心清幽的情愫,我们不再步履匆匆地走马观花了,而是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墙上的一字一句,简介书画,不曾忽略。

蔡元培是北大的校长,他的改革封建教育,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制度不仅把大学办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中心,还罗致了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蔡元培校长为人宽厚、和蔼可亲,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习有透彻观察,富强中国是他一直想要呼吁大家,而改革而变化的。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 ,开启科学研究风气,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新的潮流,冲破了旧俗观念,推动了大局政治 ,正是因为蔡元培的所做的改革,贯彻了新文化,它不仅是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传播开拓者。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富强名族的行迹,推崇自由主义,敬业勤勉,民主理念,不正是我们如今正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应当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为国家改革发展助力为民族进行复兴铸魂!

原本看着黛瓦白墙的景致,心底的那份雅致,被一腔热血紧紧掩盖,爱国情怀涌然喷发,这是多大的贡献啊!蔡元培校长为了我们的民族,社会,科学,国家,他尽心尽力,饱受苦难,进行改革,而我们这代所要做的,不一定要像他那样呕心沥血地为党为民族付出一生,但我们在了解这类历史人物背后的思想之后,要铭记祖国,时刻弘扬民族传统精神,忠贞于党,做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

在我们走出故居大门前,我们昂首挺胸,面对着蔡元培校长,深深鞠躬。这是感谢,是敬赞,是怀缅。我们这代莘莘学子,如今要做的,不正是勤勉刻苦地读书,作负梁之柱么。凝视着近旁悠久的黛瓦白墙,青山白云,我的目光早已不是停滞在绍兴的胜景上了。欣赏流水,古亭,高山,檐瓦的雅致,被霎那间充斥满怀的爱国民族情感给涌围,我们在游山玩水之余,更多的是挖掘背后的人文情怀,历史背景,来传承弘扬民族的文化。我穿梭在砖瓦小道上,看着流水徜徉,小舟缓缓泛起,似记忆小舟滑向历史,我好像隐约听到蔡元培校长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我回味着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而内心深深铭记着作为学生,我们的本分与追求。寻访历史人物,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我们也正在一点一滴地实践着,努力着,因为要像蔡元培校长说的那样,做个有德之人,爱国之人……我行走着,记录着,追念着,思考着……

 

 

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偶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刻苦学习

瞿宇皓

今年是浦东改革开放27周年,我爸爸带我参观了该主题的大型展览,参观完,我满怀理想、活力,胸中涌起一股激情。让我联想到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抽象,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浦东开发25年历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于一身;融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于一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追求,各行各业、各类人群无一例外。做为一个学校的学生,我要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偶像,邓稼先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他的爱国、敬业、奉献更是震撼人心!我要发扬邓稼先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栋梁之才。

我的偶像邓稼先是这样一个人: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学位。

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

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

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

从此,他同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61岁。

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这就是我的偶像--邓稼先。

去年国庆节,爸爸给我讲了邓稼先的事迹,我有机会认识了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意识到,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像。难以想像,一次核实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拣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难以想像,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难以想像,邓稼先躺在病床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中国拉的太远了;难以想像,邓稼先为了追求自己所最想达到的那个目标,放弃了其他所有的东西,放弃了很多我们现在可能难于想像的、那些我们在乎的事情。他只是为了追求一件事,希望中国能更强大,他一直在追求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那件事。在他去世之前,他跟他的助手说,如果我这一辈子可以重来,我还想做中国人,我还会选择中国核事业,我还愿意这样付出我的全部。

记得当习近平主席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时,电视之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到了邓稼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他老人家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得这么好,中国的核实验走得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多高兴。

如果他老人家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就到浦东来看一看,到我的学校洋泾中学来看一看,让他看看美丽的浦东、漂亮的洋泾校园,看一看每一个人的笑脸。

如果他老人家还在,我多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我们不该忘了他们。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是邓稼先诞辰90周年,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向这位科技巨匠致敬!向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致敬!

洋泾中学的校训是负责,集中体现责任二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树立伟大的梦想并为自己的理想而艰苦奋斗是每一个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理念。党和国家历来把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建国初期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寄语我们青少年一代“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传统,在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认清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优秀建设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我们是品得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我们是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将来的国家建设需要我们,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行为文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勇敢地承担起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在社会建设的舞台上用今天辛勤的汗水,创造明天的辉煌,让中华民族像时代的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要用实际行动告慰我的偶像、我们的先辈邓稼先!

 

 

游周恩来故居有感

奚子静

雷霆乍惊。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铿锵有力。在那个中国还混沌不堪的年代,叫醒了多少纸醉金迷的人们;一句“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掷地有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唤醒了多少落魄人们的良知;一句“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坚定不移,在那个中国沉沦的危机时刻,吼出了多少心志一向的战士们内心的热火。他是周恩来,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和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

绍兴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她是清浊的岁月,是焕然的流年,是历史的曾经。笔墨触宣,是时代的崛起与陨落,草芽破土,是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我们一行来到周恩来祖居,这个孕育着美丽生灵,自古便出文人雅客的地方,同样诞生了一批伟大的革命者与政治家。他们拥有卓越功勋、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而周恩来,就是他们其中最深入民心的建国核心奠基人。

在这个占地三千八百平方米的建筑中,坐北朝南,三角布局,系依托周恩来祖(故)居,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早春绍兴的风吹开了故居中所有的樱花,精致的园林里种植着来自日本的留学气息。心系祖国,锡养堂赫然耸立着周恩来的雕塑,凝重严肃的神情,正是他为国献尽生命的证明。白墙黑瓦,宁静质朴的设计正是他追求一生的简简单单。转入诵芬堂,亦或其他,也无不突显着这一代伟人的独特风格。“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舍我,这传奇的四个字,深刻在了他的双肩。国家的栋梁,早在他方成少年时便已高高扛起。天井下,周恩来的石碑高筑,一束黄花静倚,那是我们这代对他的敬意与感激。他是中国孕育、诞生、成长的历史。风范堂下,沉思中周恩来悄然长眠,双排的菊花长久地围起,那是世界对他的敬意与感激。走出周恩来纪念馆,背对着一代伟人的荣耀,我们也接替着多代传承的信念,那是中国人民都深切明白的爱国之意。那如同火焰点燃的,是雄烈的情感。

爱国,人人都会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这个时代也在进步的同时,更需要爱国主义的发热,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是这个时代的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我国近代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激昂民族奋起寻求独立,解放出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振兴中华的基础便是提高综合国力,通过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不断增强,决定中国在国际上逐步走得更远的重要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每个人承担基本的公民社会责任,即便只是客观的存在,爱国意识一样会在公民的逐渐加强,那是一个中国子民应尽的责任,是鞠躬尽瘁,是死而后已。

[发表日期:2018-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