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礼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行为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准则的传统美德教育。它是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真正落实好德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学生尚存于言行、仪表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礼仪教育并以此为切入口,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层次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台阶。
二、学校礼仪目标:
1.学生进校门主动下车,与值班老师和同学互道“老师早”、“同学早”。
2.老师进课堂宣布上课后,全体同学起立,齐声道“老师好”;学生迟到进教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再出教室;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起立回答;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起立回答;上课时学生衣着整洁,姿态端正,课堂上不随意走动,不吃任何食品及饮料;下课铃声响后,在听到老师说“下课”后,全体学生起立、齐声道“老师再见”待老师离开后再自由活动;课间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3.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在教师办公室内不得随意翻动老师的东西,若找老师有事,先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面对老师,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礼貌地向老师告别。
4.学校集会,学生分班整队入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会中端坐静听。
5.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同学肃立,脱帽和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严肃认真。
6.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从指定的台阶上台,站在台上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时用双手接,行鞠躬礼,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示意后,双手拿好贴放胸前。下台时脚步稳重从指定台阶退下。台下同学要遵守会场秩序。注意听讲,适时报以掌声,不交头接耳、随意谈笑,更不起哄、喊叫。
7.随时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任何杂物。在校园内见到地上的杂物要随时捡起,放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自行车存放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地点,整齐排列,不在校内骑车。
8.学生对教师的相貌衣着不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尊重老师的人格和习惯。
9.仪表服饰朴素大方、活泼、整洁,符合中学生特点。不烫发、染发、不画眉、涂口红、画眼圈、涂指甲、戴金银手饰、穿托地长裙或超短裙、不穿高跟鞋;男生不准留长发、蓄小胡子、不穿背心拖鞋上课。
三、家庭礼仪目标:
1.每日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道别,因事不能按时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回到家要向父母讲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不在外过夜。
2.在家里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在家接待客人,做到一起立、二请坐、三倒茶、四交谈。来客与父母谈话时,要主动回避。老师家访时,如果老师要自己听情况,自己应坐在老师身旁,静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
4.打电话时要先说是×××家吗,二要说你好,三自报姓名,四请帮助叫×××接电话,通话结束时要说再见。如果拨错号码要说对不起,拨错了号。
5.自己接电话时做到一说“你好”;二说“这是×××家”;三说“请问你找谁?”;四是对方找别人时,应说“请稍等我去叫他”,对方要找的人不在,应说,他不在,我能帮您什么忙吗?
四、社交礼仪目标:
1.在与他人交谈时诚恳、大方、朴实文雅,做到语言准确、富有幽默感、机智感,使用礼貌语言,保持口语流畅。
2.交谈时掌握说话分寸,在不同场合下选择适当话题,适时发问。使用“谢谢,非常感谢”、“很抱歉打扰了”等致谢和道歉的用语,不做不受欢迎的角色,不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等。
3.站立时做到立正,面容平、自然、双肩放松,躯干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腿立直、坐立时做到入座轻而稳,双肩平正放松,上体自然挺直,双膝自然并拢,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站立。
4.举止稳重,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在不同场合选用“选用”点头、举手、起立、欠身、弯腰、鼓掌、抱拳、合十“等具有特殊礼貌意义的动作。
5.用餐时做到,餐前洗手,餐时待主人示意后开始,夹菜吃饭细嚼慢咽,不挑食,动作文雅,不发出不必要的响声,餐末,正确使用餐巾或餐纸擦嘴;退席对他人说一声“请慢用”;在食堂用餐时排队应礼让,爱惜粮食,不乱倒剩饭菜。
6.走路时做到双目向前平视,步位、步幅适当、停步、拐弯上下楼梯时,从容不迫,控制自我。
7.骑车时遵守交通规则进入学校或其他单位大门时自动下车,在行人多的地方下车推行;不小心碰撞他人主动道歉,如对方被撞倒,赶快下车搀扶,如已致伤,则立即赔送就医,乘车时遵守秩序,让车、让坐,下车时及早做好准备。问路时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然后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称呼,如“老大爷、阿姨、叔叔、小朋友等”发问时用请求语气,事后诚恳致谢。
8.在公共场所遇到师长、邻居、长辈或其他相识的人主动称呼,邻里之间讲究礼节,相互关照。邻居中有人生病,主动问候、探望。邻居遭到危难时,能挺身而出,尽力支援。邻居有困难时,能主动帮助;邻里之间有矛盾时能互谅互让,主动调节,不打听他人的私事、介入是非之争。
9.进入图书馆、阅览室等衣着整洁,进室按秩序。就座时,推动椅子不出声、不为朋友占座。走路轻、阅读不出声、不和熟人交谈、更不喧哗、吃零食、扔废纸、不损坏书刊、借阅书刊按期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