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泾中学2017-2022年发展规划(草案)
发布人:陈丽佳

洋泾中学发展规划

2017~2022)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洋泾中学创办于1930年,系上海最早的四所市立中学之一、浦东最早的公办学校。1958年被评为上海市属重点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洋泾中学是政府公办的国有制学校,属事业类文明单位。

洋泾中学位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浦东陆家嘴地区,学校占地面积5534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566平方米,共有36个教学班,教工150人,学生15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由中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领头的师资队伍,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勤劳、淳朴、尊师、守纪的校风,认真负责、严谨踏实、勇于创新的教风。学生生活区拥有800多个床位,配有运动场所、浴室、自修教室等独立的生活学习设施。

学校秉承“负责”校训,坚持“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办学宗旨,不断深化“责任教育”办学特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田径运动传统学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前一轮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德育工作方面,持续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方面,建设“责任主题”课程与精品课程,培育学生负责精神,基于学校“负责”的办学思想,确定了“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三大责任主题。立足文化育人,走“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之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树立了以郭树宝老师为代表职业标杆。不断优化骨干教师队师资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批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这些喜人的成就仅仅意味着过去,在未来几年,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洋中人既在反思过去的经验与不足,也在思索洋中将来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实现洋泾中学的新的腾飞做出贡献。

(二)时代背景

1、教育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13亿多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缓解,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格局更加完善,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为此,未来国家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妥推进高考改革。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教育投入机制。强调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2017年11月,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2、关键能力的培养成为明确要求。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上海紧跟国家发展的需要,在结合城市特点,立足本土,放眼国际的过程中,上海的“十三五”规划发展,将“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上海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富活力,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教,健康成长。”落实在学校的具体层面,如何在德育建设,课程教学等方面,渗透“办负责任的教育”的理念,为区域经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学校教育的全面可协调发展,是洋泾中学下一步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3、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到来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在教育领域,促使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互联网+,意味着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具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的存在,才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地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互联网+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互联网+学习,创造了如今十分红火的移动学习,但它绝对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它代表的是学生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强化,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学习的需求与价值,寻找到不需要死记硬背的高效学习方式,寻找到可以解开他诸多学习疑惑的答案;互联网+评价,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打分,教师通过网络途径给教育行政部门及领导打分,而行政机构也通过网络大数据对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监控,确保每个学校、教师都能获得良性发展。

4、新的高考改革要求学校新的变革

根据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大幕,上海作为首批试点地区,高考改革方案采用了“3+3”模式。一方面,新一轮高考改革体现了发挥各高校在选拔学生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另一方面,学校课程教学上如何配合新一轮高考改革,也给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浅层次上,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必须要结合当前的选科,走班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配比的调整,深层次上,新的高考改革,也更关注生活以及学生创造力的考察,而这些,必然要求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学校社工、家长、社会专业机构等力量,广泛利用校内外专业资源,搭建平台、构建体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个性化支持。

 

总而言之,新一轮学校发展应立足宏观社会变革的新形势,并结合近几年来,所学校形成的“序列化”的德育特色,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以国家“十三五”以及上海“十三五”规划中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总结学校发展阶段性特征以及校园传统积淀反思上一轮学校规划和实施过程的不足,坚持“负责”的理念,饯行“办负责任的学校  做负责任的教师  育负责任的学生”的办学宗旨,围绕“做自信的洋中人  做豪迈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针对学校本轮改革的工作任务和重心,在校园文化,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教学,教师团队建设,教育科研以及民主管理和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提出创造性的发展途径,为未来五年内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指引学校未来发展。立足新时代,聚焦关键能力提升,开展系统变革,办出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

因素

S(strength)

W(weakness)

O(opportunity)

T(threat)

1学校历史悠久

2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校园环境舒适

1空间有限,难以拓展

1校外资源丰富

2便于开展合作

1周边优秀学校

2上级政策倾斜

1食堂满足用餐需求

2学生宿舍设施完备

3运动场地功能全面

4教室多媒体器材齐全

1实验、教学用具陈旧

2图书馆未能发挥作用

1工程中心建设完成

2游戏池闲置

1校园环境改造

1品德高尚、认真负责

2优秀教师数量较多

3学生对教师认可度高

1教师活力不足

2教师年龄老化

3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4校务管理人员缺乏

5教师职称晋升困难

6教师专业发展受阻

1教师退休,岗位空缺

2发掘外教作用

3提供交流学习机会

4完善权益保障制度

5教师需要人文关怀

6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1教师编制

2招新方案

1学习氛围良好

2师生关系和谐

3合唱团表现优异

1生源质量下滑

1助力学生社团

2完善图书馆

3转型引导式教学

1招生政策限制

1德育工作开展时间较长

2有一定品牌影响力

3学生评价较高

1校外实践资源不足

2学科教学与德育结合有限

1完善生涯教育

2校史馆纳入德育课程

1专业师资缺乏

 

1导学案发挥积极作用

2教师经验丰富方法适当

3多媒体应用度高

1导学案作用存在分歧

2文科教师数量不足

3理科课程面临挑战

1新高考改革

2继续完善走班制

1新高考改革

1科研成果丰硕

2有成熟的科研型教师

1未能科研氛围

2科研成果未能全面应用
3未能全员参与

1理清科研、教学关系

2形成共识、缓解矛盾

1存在意见分歧

2教师能力不均

文化

1负责理念深入人心

2负责理念融入教学

1教师缺乏人关怀

2缺少品牌影响力

1发掘校史馆价值

2开展国际化合作

1师生压力较大

家校互动

1总体沟通情况良好

1规章制度建设不足

1教师沟通能力培养

1家长干涉教学

 

第二部分  学校精神

 

学校因精神而立,学校精神具有重要的引领、激励作用。学校精神是学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学校精神可以赋予教师、学生成长的积极内部力量,引领其发展,使其发展更具自觉性与自动性,从而使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持续发展。

   一、学校办学理念——负责

 “负责”已经成为深入到洋泾中学每一个师生心中,且被学校所在社区广泛认可、接受的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具有阶段年龄特征的学生群体,他们有成长的共性发展需要;同时,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其发展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因此,负责意味着办学过程中,学校教育必须关注作为群体的全体学生——为他们的共性发展需要负责;为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唯一性、独特性的个体发展需要负责。

新时期,满足共性发展需要必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育学生基本素质。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个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3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洋泾中学将依据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精品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共性发展需要,把核心素养切实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三风

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师资队伍精神面貌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洋中经过多年的有意识的建设与历史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如下三风:

学校校风:勤劳 淳朴 尊师 守纪

学校教风:认真负责  严谨踏实  诲人不倦  有教无类

学校学风:勤奋刻苦  循序渐进  学而不厌  疑而善思

未来五年,洋中应以赋予时代新内涵的办学理念与校训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学校三风建设,以确保学校保持蓬勃生机,从而激励全体师生共同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校发展愿景

以新时代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负责”的办学理念为灵魂,以“三风”为基本行动纲领,通过培育学校文化、德育、课程、教学、教育科研、民主管理等多方面的关键能力,进而提升洋泾中学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师的关键能力、学校的关键能力,把洋泾中学建设为一所具有先进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具备不断创新的氛围与能力,具有示范性、拥有和谐校园与进取活力、能够持续发展的“上海先进、国内知名”的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现代学校。

第三部分  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构建以“学校责任教育”为整体办学特色、以新时代学校关键能力提升为方向,“学生人生发展”为基本目标追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新型办学模式,建设具有洋泾中学特色的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力争把学校办成“有先进的办学模式,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有独特的课程体系”的上海市有影响力的高中学校。

2.学生发展目标

1)总目标——着力于关键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认知能力高,合作能力良,创新能力强,职业能力优的新时代公民。

①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③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④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体发展质量目标:

①品德发展目标

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规则意识;热爱班级集体与学校,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生态意识;具有远大的理想与社会责任。

②智能发展目标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知识目标

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具备基本的艺术、运动知识和生活知识。依据学生差差异性与个性发展需要,部分学生应掌握学科前沿或大学的部分知识;部分学生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理论或前沿知识。

B.技能目标

普通话规范;能用英语进行写作与会话;书写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学科学习技能,实验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科技制作技能等。部分学生有较高水平的技能特长。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

 C.能力目标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规划自己的学习,选择、评估与调控学习方式、方法、进程等。

具有基本的逻辑能力——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具有基本的探究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具有基本的批判质疑——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具有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等。

③身心发展目标

身体健康,具有锻炼的态度与兴趣,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喜好的运动项目;心理健康,乐群,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④审美发展目标

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3.教师发展目标

总目标——以新时代教师关键能力提升为方向,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1)师德发展目标

有爱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始终给予学生、学校正能量。

2)专业发展目标

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素养与教育理论水平,把握学科教学前沿与教育理论前沿;能贯彻以学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基本思路;能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业进步;能引导学生初步的人生规划;能研究,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身心健康目标

身体健康,具有锻炼的态度与兴趣,具备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心理健康,乐群,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二、发展核心战略

    未来五年,洋泾中学将以“立足于责任、定位于新时代、聚焦于关键能力”为核心战略,更加注重教育的质量,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发展的途径,更加注重激发全体洋中人的内在动力,提升洋中的核心发展力,以全体洋中人的改革实践推进洋泾中学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1. 立足于责任

责任教育已成为洋泾中学全校师生的基本共识;“负责”不仅已成为全校教取员工处事态度和工作原则,而且成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继承并传扬“责任教育”的办学成果,继续践行“办负责的学校、做负责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办学理念,力求通过创新责任教育、推进教学改革。

2. 定位于新时代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都已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必须要以新的使命谋划教育,以新的方位审视教育,以新的理论指导教育,以新的姿态推进教育

3. 聚焦于关键能力

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聚焦教师关键能力。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聚焦学校关键能力。校长、制度与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三项关键要素能力的成长能有效地影响学校的成长。校长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学校发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校长的人格魅力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校长高超的管理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校运作的效率。校长的奉献精神无时不在感动着学校的师生员工,校长的价值追求处处在引领着学校的师生员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学校发展要依靠体制、机制与制度的力量。发挥学校文化引领的魅力用学校的目标去凝聚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让学校成为教职员工人生价值实现的场所

第四部分  发展路径

 

第一章  赋予时代化内涵,传承洋泾负责精神——培育学校文化的关键能力

 

文化是学校群体所共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洋泾中学应通过文化培育学校关键能力。只有植根于学校核心办学理念的学校文化,才是能够培育关键能力的真正学校文化;只有依托学校核心办学理念去构建文化,才能够培育出学校文化的关键能力。

一、目标

洋泾中学以办学理念“负责”为灵魂,统领构建学校文化,培育课程文化,培育教师文化,培育学生文化,培育学校组织文化,形成全体师生认同的学校精神,形成学校关键能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策略与路径

1.培育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核心,课程文化的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形成有助于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2.培育教师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转化为持久的内在动力,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孜孜不倦付出。教师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而是勇于开拓进取。教师能够根据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情景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新的见解,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突破。注重正己修身,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身体力行。

3.培育学生文化

通过崇高的道德修养熏陶,博大精深的知识探究,使学生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未来脊梁。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强调学生成长以德为先,进而转化为道德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夯实成才的基石。培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精神。学生不受限于书本知识体系,通过积极的、有计划的实地探索获得新的知识,开拓新的学习领域,寻求真理。在探究过程中,穷究事物道理,克服困难和挫折,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4.培育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体组织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组织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洋中倡导兼容并包的学校组织文化,兼容并包意味着把各个方面好的东西全部容纳包括进来。

三、推进计划

时间

安  排

2017—2018学年

1. 分别从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组织文化(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反思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分别是什么;

2. 研讨确定学校文化品牌与基本内涵;

3. 研制学校文化发展纲要;

4. 依据文化发展纲要具体制定各领域文化建设方案(确定每一年的领域文化建设目标与基本内容),制定年度文化建设细化方案,并实施方案,有意识建设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组织文化;

5. 学校文化建设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18—2019学年

1. 基于上一学年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组织文化(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基于成绩与问题,依据学校文化发展纲要,制定年度领域文化建设方案,并实施。

2. 从班级层面研制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病依据方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3. 结合传统节庆,学校德育节、心理节、主题班会等,举行师生广泛参与的文化建设论坛;

4. 引领学生社团,制定社团文化建设方案,并以方案引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5. 学校文化建设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19—2020学年

1. 基于上一学年文化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制定年度领域文化建设细化方案,并实施推进;

2. 学校组织不同群体开展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专家点评引领;

3. 依据经验交流会交流的经验与问题,进一步设计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纲要与细化领域文化建设方案;

4. 举行班级文化建设论坛,交流班级文化建设经验;

5. 举行文化标兵评选活动;

6. 学校文化建设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20—2021学年

1. 基于上一学年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问题,依据文化建设纲要,制定学年领域文化建设方案,继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2. 我与学校(班级、社团等)文化建设征文评优活动;

3. 评选文化建设优秀教师团队、优秀班级、社团活动

4. 学校文化建设全盘总结,梳理经验与问题;

5. 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形成清晰的文化品牌、文化理念、文化愿景)

6. 基于文化建设纲要,制定下一期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2021—2022学年

全面完成与总结

 

第二章  统整培育路径,深化序列化实施——激发德育关键能力

 

德育工作体现着学校育人工作的方向,在学校中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着严重的唯智倾向,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极为普遍;与此同时,学校德育存在着目标、内容缺乏系统性、序列性,德育过程中缺乏实践体验等问题,因此学校德育的效益不高。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洋泾中学将进一步强化、实施德育序列化工程,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焕发德育序列化工程的生命力。

一、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以已有的德育序列化工程为基础,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生身上的基本表现要求,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在高中生身上的表现要求,我校学生当下生活、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整体架构、做出具体安排,赋予已有的序列化德育目标、内容及实施体系新内涵,基于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特点育德,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合格公民为明确目标育德,焕发德育的生命活力。

二、策略

1.进一步完善德育序列化

基于德育序列化的现实基础,进一步强化、实施学校德育序列化工程,厘清高中生三年学校生活的总育德目标、年级目标与学期目标,梳理为实现目标而必须的系列化育德内容专题与基本实施路径,批量开发育德课程。注重课内课外育德目标的统领性;整合校内校外育德资源,确保育德影响的一致性,提高育德的实效性。

2.加强实践体验

长期以来,缺乏实践体验是传统学校德育效益较低的重要原因。实践德育或情景化的德育会使学生处在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或情景中,学生易于强化内心体验,长此以往,有助于有效地培育学生公民人格与价值观。学校应充分利用好民族节庆,学校仪式、德育节、心理节等实践活动,充分挖据其育德意义。具体而言,实践体验育德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活动情境——学校应善于利用育德场景、善于创造育德场景,应尽量把德育置于情景活动中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每项活动的设计,都必须确保让学生理解活动的育德目标。

2)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活动情境使学生身在其中,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搭建了平台,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反思讨论——活动结束后的反思讨论活动对于提升实践体验育德的效益至关重要,实践体验德育应引导学生反思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尚待解决,鼓励学生以辨证的思维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思考,并寻求正确的答案或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3.更新德育评价

未来五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洋中应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1)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一是完善学校对班集体、团支部和教师的评价制度;二是是完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制度;三是完善德育积分制度。

2)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除传统上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者的评价外,还需吸纳家长参与到学生德育评价中来(基于档案袋评价)。另外,应鼓励、引导学生依据学校德育积分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学生评价——采用品德等第评价、综合评语评价、德育积分制评价、档案袋评价等方式。德育积分制评价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同时把集体荣誉与个人德育积分挂钩,以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档案袋评价及时收集记载各种教育评价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沟通,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成长记录或对子女做出评价,拓展评价渠道。

对学生干部的评价——在制定学生干部管理条例、组织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学生干部每学期在学生代表大会或班会上进行述职评议,教师肯定其优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帮助其完善提高。

三、推进计划

时间

安  排

2017—2018学年

1. 梳理现有学校德育序列化工程内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的课题成果、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入校成长的基本规律与发展需求等,进一步确立序列化的德育——落实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育德目标、育德内容、德育方法与途径、德育评价等,形成相对稳定的循序渐进序列。

2. 反思上一学年德育工作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新梳理的德育序列化目标与内容体系,确立新一学年德育工作基本思路制定学年德育工作方案;

3. 依据学年德育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发动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教育设计组织,抓好高一年级入学仪式教育、高三毕业典礼教育、节庆教育、学校各类节日、主题班会等;

4. 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5.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明确需要学生参与决策、独立决策的学校德育活动,并思考如何参与决策、独立决策,尝试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参与或独立策划德育活动;在班级层面班主任引导下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工作。

6. 全校师生讨论“什么样的学生是合格的高中生”,开展“我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活动;

7. 召开家委会会议,研讨家校沟通与家庭教育的引导,制定方案,并形成常规性工作;

8. 德育工作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18—2019学年

1. 基于上一学年德育工作的成绩与问题,进一步完善德育序列化内容;拟定学年德育工作方案;

2. 依照育德工作方案与德育序列化内容,按部就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包括仪式教育、节庆教育、主题班会等);

3. 反思“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参与、独立组织德育活动的经验与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4. 讨论学生德育评价问题,反思德育积分卡利用中的效果与作用,完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5. 举办师生德育论坛,组织专家点评引领;

6.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7. “我的责任、我的使命”学生演讲比赛,组织专家点评引领;

8. 家校沟通、家庭教育引导工作论坛,邀请部分自愿参与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9. 德育工作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19—2020学年

1. 基于上一学学年德育工作的成绩与问题,修改完善德育序列内容;制定年度德育工作方案,并实施推进;

2. 依照育德工作方案与德育序列化内容,按部就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包括仪式教育、节庆教育、主题班会等);

3. 成长的体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经验交流会、入团仪式。

4. 班主任德育经验与问题交流会。

5. 优秀班主任德育论坛,组织专家点评引领;

6. “我心目中的好同学”评选活动;

7. “育德”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8. 德育工作小结,反思成绩与问题。

2020—2021学年

1. 依据上一学年德育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细化完善德育序列化体系;制定学年德育工作方案,依据工作方案推进德育工作;

2. 开展 “我心目中的德育标兵”评选活动;

3. 完善“德育序列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4. 总结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与问题。

5. 学校德育工作全盘总结,梳理经验与问题,形成常态化的德育序列化体系;

6. 开展“德育序列化”高级研讨会,聘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形成较为完善、有梯度的、富有时代鲜明特征的德育序列化体系。

2021—2022学年

全面完成与总结

 

 

第三章  做好二次开发,创生执行实施——提升课程关键能力

    在课程政策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一、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明确教师课程执行的政策依据,彰显教师课程执行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课程执行的自主权利,以课程改革为依托,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创生性地执行课程,以教学设计能力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优化课堂练习与作业,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不断提升洋泾中学教育质量。

二、策略与路径

    适应浦东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培养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中西贯通的人才奠定基础,借鉴国外课程经验,深化学校课程改革,试点引进国际课程。促进本校课程与境外优质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中国文化根基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开展中外融合的校本课程建设,比较研究国际课程先进要素,挖掘、吸收和融合世界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材设计和评价体系,开发设计中外融合的校本课程,加快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1)加强教师的课程理解力。首先是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力。进行有效的教学,首先教师要有标准意识,对课程标准进行理解和解读,理解课程标准的思想、意图。其次是加强对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力。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具有明确的课程理念的教师会从课程的多个角度去规划教育教学,调整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方式。第三是加强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力。理解课程目标所承载的意义,尤其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要求,明确三维目标在整个目标系统中的地位,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是教师开展课程执行活动的前提。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仅仅意在对其文字表述材料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设计者的思想、意图和课程设计者的主旨的理解。第四是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力。教师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课程内容中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应对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意义价值等缄默知识进行体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整体角度思考课程内容的意义所在。

2)加强教材的二次开发力。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也必须相应地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关注过程本身,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教师进行教学不仅仅是按照要求行动,而且还要基于自身的教育情境进行二次开发,将教材知识激活,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联系,使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3)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力。教师将教学设计看作一个创设环境的过程,这个环境要给养有意义的真实活动。这种活动关注的不再是侧重教师应该以什么方式最有效地传递信息给学生,而是强调如何优化和重组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资源,以便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给养,更好地达成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要求。

2、建设走班制教学课程体系

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深度推进洋泾中学学生的走班制教学改革。实现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活动。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未来五年,洋泾中学将以学分制为基础,以分层分类教学为目标,适应走班制教学需要的课程系统。

建立适应走班制教学需要的分层分类的选课系统。这一系统应该是包括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分层分类的选课系统,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灵活地调整所学各门功课的比重和速度,并向不同方向发展

3、建设系列创新教育课程

创新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课程是用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手段。为此,学校将通过建设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充分运用校内外专家资源,使学生储备创新的基本知识,同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区、企业、大学等,注重培养创新人格,激发创新精神,形成创新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

 

推进计划

时间

安排

2017—2018学年

1.制定计划,组织设计开展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能力建设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2.研制走班制教学方案,深度推进洋泾中学学生的走班制教学改革;

3.着手开展学生生涯指导制度建设,设计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内容;

4.建设好创新教育实验室,开始思考和设计学习创新教育课程;

5.思考引进符合学校需要的国外课程,做好外籍教师聘请准备工作。尝试与国外建立友好学校。

2018—2019学年

1.继续开展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能力建设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2.建立适应走班制教学需要的分层分类的选课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学生学习跟踪系统;

3.实施学生生涯指导课程,突出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对学生选课和学生生活的指导。配备选课指导老师,建立选课指导制度

4.实施创新教育通识课程、物联网创新实验室教育课程和其他创新教育课程;

5.在学校实施引进的国外课程,组织外籍教师与学校中方教师教学研讨。与国外建立友好学校并努力实现互访。

2019—2020学年

1.教师具有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执行力;

2.完善适应走班制教学需要的分层分类的选课系统、教学信息系统、学生学习跟踪系统;

3.完善学生生涯指导课程,建立生涯指导课程体系,完善选课指导制度

4.完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以会议、论坛等形式与校外创新教育课程开展研讨并深化;

5.尝试引进更多的国外课程,组织教师开展中外课程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尝试开展中外融合的校本课程建设。与国外更多建立友好学校并实现互访。

2020—2021学年

1.教师具有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执行力和较高的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2.形成成熟的适应走班制教学整体系统;

3.形成成熟的生涯指导课程体系;

4.形成系列化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2——3门课程在全市有代表性;

5.形成成熟的引进国外课程和开展中外教学研讨的机制,有成型的中外融合校本课程。与国外友好学校有稳定的交流,师生养成了较高的的跨文化素养。

2021—2022学年

 

 

 

第四章 坚持教学中心,深挖课堂潜力——激发课堂教学关键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主要载体,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主体,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一、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激发以学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关键能力为目标,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营造良好的教师互助发展文化,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学生,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有一个重大的突破。

二、策略与路径

1、建设学生学的课堂。

首先,教学工作首先要贴近学生、贴近课程、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基础、贴近学生的学习能力、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贴近课程,主要是贴近学生的具体课程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渴望。贴近实际,主要是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这种贴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学习风格的实际。我们认为,只有贴近学生、贴近课程、贴近实际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其次,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互动。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之旅。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自省自悟,更要有利于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资源的优势,燃起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诸要素放在同一平台上,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有限的时空内,营造浓厚的互动氛围,采取多种的互动方式,拓展互动的时空,催发各种信息源发动互动,达到互惠,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探索创新。第三,提倡共生。以“共生”为理念的教学体系,就是要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隔离、分化、矛盾和冲突正走向整合、共建、互动,实现共生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

突出学生主体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在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要以更多的精力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与辅导,积极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1)实施分层教学。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去读懂学生这“一本书”,注意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中,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程度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为学习能力强、现实水平高的学生;B层次为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C层次为能力较弱、水平较低的学生。分层可因不同学科而异,且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能力的变化重新分层。

2)实施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有助于增加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教材之间的多种方式的互动,能够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条件。小组活动允许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主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比死记硬背教材获得的东西更生动,而且更容易被运用。

3)体验与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向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个性,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性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

3.传承与创新课堂教学。

传承学校近年来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实验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培育若干教学改革增长点实施智慧教学。适应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的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教师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尝试移动学习、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推进计划

时间

安排

2017—2018学年

1.开展教师培训,创新教师教学思想;

2.开展分层教学、小组学习研究,创设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

3.坚持已有教学改革项目的深化实施,并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模式;

初步明确教学改革新的增长点,设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

4.基本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重新审视和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职能;

2018—2019学年

1.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引领教师教学理念变化;

2.深化分层教学、小组学习研究,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机制;

3.深化已有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总结经验与模式,扩大社会影响;

4.实施翻转课堂项目、智慧教学项目、学生学业指导项目;

5.运行和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教研组和备课组职能;探索和完善教学对话机制

2019—2020学年

1.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引领教师教学理念变化;

2.全面推进分层教学、小组学习,完善学生个性化学习机制;

3.已有教学改革项目模式成熟,发挥较好效能;

4.深化实施翻转课堂项目、智慧教学项目、学生学业指导项目,取得一定经验;

5.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研组和备课组职能得到较好发挥,教学对话机制完善。

2020—2021学年

1.持续开展教师培训,教师教学理念先进;

2.分层教学、小组学习取得综合效益,学生个性化学习机制成熟;

3.已有教学改革项目模式持续发挥较好效能,具有较好社会影响;

4.翻转课堂项目、智慧教学项目、学生学业指导项目比较成熟,取得一定经验;

5.教研组和备课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熟并发挥综合效益。

2021—2022学年

 

 

第五章  形成合理化结构,拓宽专业发展路径——打造教师关键能力

教师关键能力培育就是释放和展示教师潜在的才能;尊重和重视教师;坦诚交流而非恶意竞争;用科学的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自觉认同学校目标并愿意为此共同奉献。

一、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形成结构更为合理、充满协作精神和洋中精神为引领的教师团队,形成学校发展关键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尊严感、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升教师组织归属感,从而塑造一支重师德、精业务、学生爱戴、家长欢迎、影响广泛的发展型教师队伍

二、策略与路径

1、合理规划教师发展目标路径

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确定每一层次教师的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引导教师自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实行分层培养、分步发展的教师培养机制,着眼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

2、加强教师专业学习

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国外进修,完善教师专业学习的激励机制,从时间、经费以及进修后发展与待遇等层面,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实施订单式培训,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及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主动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开展专项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有更多机会参加国家、市、区级教学比赛、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等教学竞赛,对优秀的教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名度。最大化发挥名师的专业凝聚力、品牌影响力和科研引领力,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定期研究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高考改革新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强化教师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培养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

3、形成自我超越机制,激励教师成名成家

个体的思维认知具有惯性,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观念或者方法形成心理依赖并对接纳新知识、新思想构成阻力。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不断消解这种阻力,突破个体思维的极限,获得观念的突破和能力的发展,实现“自我超越”。促使每一位教师产生不断“自我超越”的愿望并付之行动,是激发教师创造力的起点。学校鼓励教师畅谈自己对人生成功的认识和理解,建立“个人愿景”,帮助教师如实地了解现状,看到现状与“个人愿景”之间的差距,进而产生“创造性张力”,也即缩短差距、自我超越的愿望和动力。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在交流和竞赛中不断认识自己;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新问题,支持他们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不断地探索有效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把个人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汇成可资借鉴的系统经验,成为教师和学者品质于一身的教育实践家。

 

三、推进计划

时间

安  排

2017—2018学年

1.引导教师自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对规划进行个性化指导;

2.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教师培训,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3.探索建立教研组内部协作机制,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4.推进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制定名师培养计划。

2018—2019学年

1.对教师发展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2.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

3. 教研组内部协作机制基本成型,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转正常;

4.建设名师引领制度和机制;

2019—2020学年

1.个性化指导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

2.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各类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富有成效;

3. 教研组内部协作机制比较成熟,教师学习共同体运转正常;

4.名师引领制度和机制基本成型;

2020—2021学年

1.个性化指导教师发展,形成成熟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2.十三五教师培训任务基本完成,学校形成成熟的教师教学研究模式;

3. 教研组内部协作机制运转流程,发挥了较好团队协作力。教师学习共同体富有成效;

4.形成成熟的名师引领制度和机制,涌现一批区级、市级名师;

2021—2022学年

全面完成总结

 

第六章  营造全员化氛围,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培育教育科研关键能力

一、目标

确立“科研兴校,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教师“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从课题研究,制度设计,教学实践优化等层面不断培育学校科研关键能力,创出我校科研特色,推动我校教育科研更上新的台阶。

二、策略与路径

1.以课程教学问题为主线

学校教育科研是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下一步,我校教育科研以“负责”为理念,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以课题为主线,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点,开展一系列以改进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教育体系与科研品牌,不断培育教师科研内生力,提高学生学习力。

2.加强科研内生力培育

第一,健全学校教育科研长效机制,激励教师投身以实践教学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活动。第二,教学部门、教科室、师资培训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以及修订富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案、条例;第三,做好深入落实以及年度反思;第四,完善教育科研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以课题主导校本教研

课题推进型就是以当下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重点,开展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研修活动,推进课程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嫁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实践活动的落实层面,主要有,第一,积极开展相关“微课”评比以及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的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第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整合教育研究资源,提高教师研究的水平,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校本研修文化。第三,完善教学科研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问题反思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兴趣;第四,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交流机制,邀请更多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走进校园,以讲座,工作坊,课堂观摩等形式,加强与本校教师的交流;学校也为校际之间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科研水平。第五,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学科研的要求,深入开展结合互联网变革下的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力,以及学校科研的内生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科研品牌。重视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研团队建设,强化集体知识和实践智慧的日常积累,形成一定数量可供学校内部共享的资源库(优秀课例库)。

三、推进计划

 

时间

安排

2017—2018学年

1.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发布,编印课题的进展情况

2.组织人员,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洋泾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3.基于学校教学改进行动计划,确定阶段性的研究和活动主题;

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包括启动校级课题的申请与立项工作、以及参与市级、区级课题申报工作;

4.加强与校外学术交流,重点是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交流,提升我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2018—2019学年

1.分层落实《洋泾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2.推进课研究,及时发布,编印课题的进展情况

3.购买科研类书籍和杂志,丰富学校科研文献资料和信息

4.展开其它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定期讨论和汇报研究进程与结果

5.做好市级、区级以及校级课题申报工作

6.开展教师教学科研反思征文活动,组织汇编相关教师内参。

2019—2020学年

1.分层落实《洋泾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2.展开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定期讨论和汇报研究进程与结果

提炼总结学校科研骨干的教学与科研经验,供全体教师分享学习

3.组织教师开展课例、案例讨论,总结科研成果,形成特色科研精品1-2项

4.市级课题结题;做好其它结题科研成果的展示和转化工作

5.做好其它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继续申报市级、区级、以及校级课题

6.进行年度校本教材和刊物的整理与编写工作。

2020—2021学年

1.做好《洋泾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的总结反思工作,并对五年的工作进行的质量进行回顾,并为下一个《洋泾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规划》打下基础;

2.继续做好科研成果的展示和转化工作,继续挖掘在学生学习力培养,教师科研力生成等问题,为新的科研立项做好准备;

3.继续优化激发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4.加强本校与对外专家的交流合作,提升我校师资的科研水平。

2021—2022学年

全面完成总结

 

 

第七章完善现代化管理,提升洋泾办学质量——确立学校管理关键能力

一、目标

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理顺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等各部门职责,发挥中层组织的积极性,加强年级组建设,权力下沉,分级管理,强化事权的统一性。改革基本路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先试点后总结,有序推进。改革基本方式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压缩管理层级,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力争本规划期末,达到学校决策民主有序、各职能部门职权清晰、相互配合,操作层高效执行、竞争与活力并存,事权统一,权力运行规范。

二、策略与路径

1.顶层设计,实现管理创新

以建设洋中特色为主线、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提高效率为原则、以简权放权为抓手,完善学校决策机构、咨询机构、加强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与事权边界,落年级组在教学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1)对当前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防止边界重叠,重新制定并落实年级组的职能及其地位,由年级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组成年级组领导小组,在年级组层面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事务统一整合,适当时候可初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年级组管理;正确处理好年级组与教研组、与各职能处室间的关系。

2)完善决策议事机构,健全党政办公会制度,由校长、总支书记等校务会共同组成学校最高决策与议事机构,并确定决策流程与决策事项范围。

3)完善咨询机构,由校外专家、学校各层面代表组成,定期研究学校重大问题,并对学校发展作前瞻性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实行分级管理,制定并完善行政岗位责任制,做到部门与个人职、责、权、利分明

5)建立健全中层干部的“能上能下”轮岗与选聘制度,建立健全后备干部、优秀干部的培养与选送机制,真正做到“引得进来、送得出去”。

2.做好流程把控,实现民主管理

未来几年内,洋泾中学要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建立明确的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全员、全程实施学校管理,形成完整、闭合、互动的校内管理流程。与此同时树立现代化大教育管理观,改变“就教育论教育”的观念,建立开放性的学校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建立比较稳定的与外界联系的网络和基地,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调节、控制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信息反馈畅通,以保证学校领导有效地实现其管理功能。

3.突出人本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要用完善的管理来确保“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个性化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延续,确立科学的学校理念、办学目标,并运用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保障理念与目标的实现,发挥学校管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核心功能

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员工的服务意识,规范学校教师的教育服务行为。建立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学生、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管理业绩和各级各类人员业绩的指标之一全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推进计划

时间

安  排

2017—2018学年

1.学校管理创新宣传与调研: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听取民意,集中反映问题;

2.学校决策机构与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引导后续改革的顺利进行;

3.建立咨询机构;

4.各项规章制度的梳理与再修订工作;

5.各职能处室职能调整与合并、理清年级组、教研组间的关系,做好改革试点的前期准备好;

6.后备干部的选聘与优秀干部的培养与选送;

7.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年级组管理权限、人财物的配备以及与事权相统一的保障措施等制度规范;

8选择试点部门或年级,配备干部;

9.建设以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平台。

2018—2019学年

1.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各职能部门职能,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与较正;

2.试点基础上的年级组与教研组功能整合;

3.开展试点方案的评估;

4.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形成学校管理综合改革方案;

5.信息管理平台的试运行与调试。

2019—2020学年

1.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全面推行;

2.管理信息平台的正式运行与维护;

3.运行机制的调整、充实与完善。

4.家长、社会的满意度达90%以上。

2020—2021学年

1.学校形成成熟的扁平化管理机制;

2. 领导班子的统筹协调力、中层班子的执行力强。

3.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成熟。

4、家长、社会的满意度继续提升。

2021—2022学年

全面完成总结

 

 

第五部分 学校重点项目

一、重大攻关项目

——信息技术环节下有效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二、重点推进项目

——工程教育中心项目

——生涯课程建设项目

——走班制改革项目

——集团化办学项目

三、特色发展项目

——校史馆建设项目

——国际班建设项目

四、创新拓展项目

——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项目

 

第六部分   组织保障

一、优化组织,深化认同

1、确保规划准确、按时、有效地实施,建立由校长担任组长、校级领导班子、部分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作为成员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把握规划发展方向,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性,优化、统筹人、财、物、信息等各方资源,积极稳妥推进本规划的按步实施。

2、内部组织环境的治理与优化,就是要建成一个层次健全合理、运行和谐顺畅的学校组织,努力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凝聚人、鼓舞人、培养人和发展人,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教育策略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与接受,并转化为广大教教师共同的教育行为,从而构建起理解、参与、共济、团结、奋进并且人际情感融洽的组织管理架构

3、为保证本规划的落地生根,获得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规划应由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方可实施。

4、本规划应作为教师必读文件,通过细划与分解,认真解读,在最广泛层面取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同。

二、依法治校、民主立校

1、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应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决议制、教代会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建立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一方面校长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目标、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教研水平、校内各项管理、学校基本建设等负全部责任。另一方面又实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和教代会制度,遇到重大问题均由校党委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重大决定必须由教代会审议通过,使权力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中行使,使学校各项管理、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完善学校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

2、以发扬洋中精神、再塑洋中辉煌为已任,围绕学校发展这一中心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搞好学校党政、干群等各个层面关系,充分发挥工、青、妇、学等社团作用,力促和谐多方共赢局面。

三、文化聚力,润物无声

洋中具有非常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德胜于智,行胜于言”已经成为洋中的光荣传统,它所积淀下的优秀文化是学校再次腾飞的坚实基础。发掘、继承并弘扬发展洋中深厚文化底蕴,将它转化为一种氛围,一种品位,成为学校的标识和品牌,融入校园文化、制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中,成为教师与学生自觉的文化追求,并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行动准则,才能真正起到文理并重,德智相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方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这个目标同时,通过打造凝炼洋中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氛围,方能真正养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座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就师生对洋中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形成学校的核心凝聚力。

四、优化环境、联通内外

“发展核心竞争力、创设一流”不只是口号,它不仅是建立在内涵发展基础之上的实力认可,也是各种社会关系中良性竞争相互促进的结果,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与兄弟学校之间良性互动,走出去、面向世界、拓展视野,请进来、直视问题、提升能力,最大化地整合与优化学校、外部环境系统,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形成学校独特的育人氛围与品格。

五、信息整合,精致管理 

1、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各类信息整合提供了基础。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着眼于现代意义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整合,整合各类教与学的资源、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增加硬件投入和增强软件培训,继续推动校园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服务。

2、以学校扁平管理改革为契机,细划管理流程与管理边界,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作、运作高效的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学校管理动态,及时反馈工作情况。通过上述以互联网为平台,强化纵横沟通与联系,打造学校竞争软实力。

六、动态评价,有序推进

    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本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规划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评价要及时而全面地反映规划的实施情况,反映规划本身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正规划或调整实施策略,从而全面推进规划的实现。因此,伴随本次规划的实施与推进,建立考评机构、拟定评价标准,实时监测,形成常态化的评价机制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加强有关各方的交流沟通,一定能保证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健康行。

 

[发表日期:2018-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