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海市洋泾中学校本研修四年规划(2016.9—2020.8)
发布人:董鹏

一、研修基础

工作回顾

1.主要成绩

洋泾中学历来重视校本研修工作。“十二五”期间,我们遵循“负责”的校训,以“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作为理念引领,扎扎实实推进校本研修工作。自201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更是如虎添翼,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学校研修规划的目标达成度接近100%。主要表现在:

——以“评价引领下基于任务的组织学习”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模式已经初具规模,在这过程中形成的操作流程与相应的规范,已经形成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形成了具有“洋泾特色”、以“负责”为核心内容的师德规范和相应的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倦怠”等不良心态得以纠正,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

——具有本校特色、体现本校传统的“磨人磨课”,又有了新进展,以“导学案”等为切入口到多路径多模式探索,以及“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推广”等,在帮助教师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形成具有洋泾品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以“数字化视频课例”开发和应用为主线的“事实与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的研究开发,不仅为教师诊断、分析、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且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相关课题成果,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连续数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倡导通过读书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学校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到目前为止,学校教师的基础学历比2010年有明显提升。

——学校强化校际间教师交流和名校访学活动,为优秀教师特聘校外导师,通过“开门培训”的方式,打开视野,提升“站位”,起到引领作用。

——学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老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特别鼓励具备条件的优秀教师申报“特级教师”和正高,全面提高本校教师的学术水准。

——学校加强教研组工作,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学习型教研组”已经初具规模,对教师成长的积极作用。

——学校已经积淀了有关教师专业培养的课程10多门,其中三门被评为“十二五”浦东新区教师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具有区级以上培训课程主讲资格的教师(培训师)近20位。

——作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连续10年培训60多位见习教师。

——每年举办面向全区全市的各级教育教学科研展示、辐射、推广活动5次以上。如2016年9月29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事实与证据视野中的课程教学诊断”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洋泾教育集团成立于2015年3月,两年多以来,8所集团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学生活动交流等方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共享。

——王珏、胡瑞峰、张少波三位老师分别开设上海市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胡瑞峰校长培训基地、张少波数学培训基地。

2.基本经验

回顾“十二五”校本研修的历程,有以下四点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适时提出指导实践的思想理念。学校从“做负责任的教师”的视角出发,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磨人磨课”“课堂教学诊断”“学习、工作、研究一体化”等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理念和举措,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些理念、观点,不仅在洋泾,而在在新区乃至更大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二,注意营造浓郁的氛围。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成长经历都告诉我们,启发自觉,是专业成长的基础和保障。教师自觉性的形成,不仅需要“制度”的“规制”,更需要情境氛围的启迪、诱导。为此,我们十分注意“情境”的营造,几年来,“书香校园”“响亮工程”“切片诊断平台”“个人发展规划”等,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这些措施的推出,与“责任”的校训呼应,形成了积极的环境氛围,其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为洋泾中学的教师专业成长奠定基础。

第三,关注改革前沿、注重学术引领。明确的理念、良好的氛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含金量”更是教师专业实现“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通过“课题”“项目”等形式,引进、培养、鼓励等多路径,组织有一定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精兵强将”,通过“攻关”的形式,努力搭建“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本校教师受益,切实学到“与时代发展相应”的东西,实现“与时俱进”的“专业成长”,而且,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所形成的多项“原创性成果”获得各级奖项,提升了学校的“品牌”。

第四,注重课程建设,形成系列培训课程。“十二五”期间,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董鹏的《从数字化视频课例走向专业化教学反思》、关伟的《高中物理活动化设计》、徐琳的《班级心理咨询》、彭学军的《丝网花制作》、沈文艳的《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诊断》、叶丽芳的《5E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均是我校优秀的校本研修课程并面向全区开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前三门课程被评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精品课程”。

3.存在的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洋泾中学的发展,也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一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1)高考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启了高中教育的全新局面,以“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为特征改革,对于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是一个挑战,都有一个重新学习、重新适应的过程。如何理解这种局面下出现的新情况、新因素,适应这一变化,是新的发展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2)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个性化学习”时代的到来,由教师主宰的课堂必定为“设计好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学”所替代,这一趋势,与高考改革形成的叠加效应,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适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毕竟成为新发展时期的重点之一。

3)高端教师虽有突破,但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种子效应”,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教师发展梯队虽已形成,但还需要巩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更需要在制度等各方面有所突破。教师教育的拓展和深化,需要探索形成一支“培训师”,提升培训工作的效能。

4)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洋泾中学作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牵头组建了由义务教育阶段6所学校和普通高中2所学校参与的“洋泾教育集团”。这一跨学段“集团”的组建,不仅承载着社会各方面的殷切期望,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集团”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双赢”,更是全新的任务和挑战。

5)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们学校的发展。如何加强与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发展的研究,更好地学习国际教育的先进经验,实现与我国的优良教育传统的有机链接,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责任,也是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发展

经过5年发展,洋泾中学的教师队伍有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7年9月,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为:共有教师139名,其中特级教师5名,区学科领军人物3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骨干教师23名,市优青项目2名,市双名培养工程对象、市德育实训基地学员、区名师基地学员23名,占教师总数的43.1%。按职称分:中学高级教师51名,占36.7%,中学一级教师74名,占53.2%,中学二级教师14名,占10%;按年龄分:35岁以下30名,占21.5%,36-50岁81名,占58.2%,50岁以上28名,占20.1%;按性别分:男性教师41名,占29.4%;女性教师98名,占70.5%;学历结构: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教师:139名,100%学历达标,其中获硕士学位教师11名,硕士课程班结业教师50名。教师中,有60多人次获得过区级、市级、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新长征突击手、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2.研修组织建设

    学校重视研修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这就是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的五级管理体制,另外还有以课题组或项目组为单位的研修组织。学校倡导:通过个体的发展带动教师团队的发展,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各层级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学习型组织特征明显;通过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导学案的重新编制到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教师个体的发展与教师团队的发展得到有机整合。这已经成为促进备课组建设和教研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平台。

3.研修制度建设

    积极推行《洋泾中学“响亮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努力构建“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让每位老师都能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合作开展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较好地掌握学生潜能开发的基本策略,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的全面提升。

4.研修课程开发

积极推行《洋泾中学“精品工程”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共评选出10门校级精品课程。此外,学校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董鹏的《从数字化视频课例走向专业化教学反思》、关伟的《高中物理活动化设计》、徐琳的《班级心理咨询》、彭学军的《丝网花制作》、沈文艳的《高中信息科技(统一模块)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诊断》、叶丽芳的《5E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均是我校优秀的校本研修课程并面向全区开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前三门课程被评为“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精品课程”。

5.研修模式构建

    总结学校近10年的工作,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常常呈现这样一种状态:第一条线,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第二条线,老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这两条线,虽然偶尔有交叉的地方,但整体来看,是分离的。这样相互分离的两条线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增加老师们的负担,老师们普遍感到压力大,感到没有时间,感到累。二是两个方面的工作都受到影响。我们意识到,要从改造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入手,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思考能不能以“任务”为线索,从“任务”的内涵、要求、操作程序和检测这个角度入手,设计我们的培训和课程改革工作,强化其可操作性,而教师的理念、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训,则依从“任务”本身,从“任务”的完成出发,围绕“任务”来展开。所谓“任务”,就是学校层面的一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是一项工作任务,所以它有任务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支持、任务检查等环节,对教师来说,它有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任务方式等,这些都是可把控的,可操作的。不管是任务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支持、任务检查,还是任务目标、任务内容、任务方式,都是一种集体行为,组织行为,必须“在组织中”才能得以展开。另外,这项工作与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同一类型,但是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要求不一样,是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改造和优化,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老师个人,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我们把这种以“评价”为先导,以“任务”为线索,以“组织”形式来完成,以“重新学习”为特征的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方式,称之为“评价引领下基于任务的组织学习”。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学校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通过研修组织建设、研修制度建设、研修课程开发、研修模式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就“洋中教师团队品牌”。

三、研修目标

(一)总目标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校本研修经验,结合洋泾中学实际,实践“评价引领下基于任务的组织学习”校本研修模式,层层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以区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促进校本研修向深度拓展。

2.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教研组、备课组。

3.完善以“问题-读书-反思-行动”为核心的研修活动,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力。

4.聚焦高考综合改革,各学科重新编写适合我校各层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高一、高二年级全部完成“3+3”学科的分层教学导学案编写。

5.确保每学年举办区级以上“有明确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不少于2次,搭建各种平台,创造一切机会,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

6.以“集团办学”为契机,促进集团内资源交流与共享,开展各级各类教师研修活动,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

7.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集团化办学牵头学校等作用,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增加为其他学校带教教师的数量并扩大学科覆盖面,向兄弟学校输送更多的优秀教师并进行成果辐射和示范指导。

8.建立科学、全面、注重实效、可操作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体系为基础,积极探索有活力的用人制度。

分年度目标

1.2016年9月——2017年8月

——完善学校个性化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荐1-3名教师个体申报区级、市级科研课题;

——申报区级科研课题,成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团队;

——充分利用区级“精品课程”资源,开展浦东新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课堂教学诊断成果面向全市示范辐射推广;

——与洋泾集团内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实现集团内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如联合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论坛等活动;

——利用各种机会为教师提供读书机会,营造“书香校园”环境;

——2-5名教师晋升中级、高级教师;

——继续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响亮工程”;

——继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2017年9月——2018年8月

——继续完善学校个性化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区级重点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开发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课例精品库,并开展相应的培训;

——以深化“3+3”新高考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学科育人”市级、区级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说课比赛,深化“学科育人”研究;

——正确处理“生涯教育”和“责任教育”的关系,增强班主任“生涯教育”意识;

——办好“洋泾中学教师论坛”,鼓励优秀教师总结专业发展经验,对全校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在洋泾教育集团内开展各层次教育教学座谈会、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

——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坊”,以读书、公开课教学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5名教师晋升中级、高级教师。

3.2018年9月——2019年8月

——帮助优秀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有特色教师思想与教学模式,编辑洋泾中学教师丛书;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区级重点课题结题;

——继续开展“学科育人”市级、区级课堂教学展示课,进行第二轮说课比赛,深化“学科育人”研究;

——进一步完善各学科导学案;

——总结完善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课例精品库,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

——3-5名教师晋升中级、高级教师。

4.2019年9月——2020年6月

——以“学科育人”课题研究为契机,产生一批高质量的课例和研究论文;

——打磨一批市级示范公开展示课,为校庆90周年献礼;

——2-5名教师晋升中级、高级教师;3-5高级教师申报特级教师;

——总结集团教师培训的经验,并加以示范辐射推广;

——总结学校名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并加以示范辐射推广;

——总结2016-2020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得失,制订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规划。

四、研修任务与举措

    (一)在总结行动研修、项目研修、理论+实践研修、合作研修等校本研修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实施“评价引领下基于任务的组织学习”校本研修模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学习的三大系统,即以信息反馈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以共享为基础的组织学习系统。建立组织学习的三大系统,有利于造就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学习力,可以使组织中各类知识的交流过程更有创意,将教师中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在知识交流中产生更高的价值。

(二)重塑教师职业发展心态,合理规划职业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带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变革需要教师重新制定或调整职业规划,以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创造者转化、由传统的课程被动执行者向研究者转化、由传统的专业个人主义向合作者转化、由教学中的“惟一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化。为了激发教师内在动机,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帮助教师学会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人生幸福之路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关键因素。

(三)师德修养是校本研修的首要内容。学校将努力探索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通过组织学习、报告会、交流会、表彰先进、抓骨干教师队伍等途径,使全校教师深刻认识到:有学科知识,有业务能力,没有良好的师德,没有健全的人格,不是称职的教师。

(四)实施《洋泾中学“磨人磨课”活动方案》和《洋泾中学“课堂教学诊断”实施方案》,完善“磨人磨课”“课堂教学诊断”的运行模式、操作细则和评价机制等,使之成为洋泾中学校本研修的重要途径和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将“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发展成为“课例精品库建设”,并在校园网上设立相应栏目,使通过“课例精品库建设”产生的课例,成为教学范例,成为培训新教师的基本教材,内容包括:“课题的确定”“研讨式备课”“试教与评课”“课例展示”“教学实录与反思”“入库”等方面。

(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内和校际间的校本研修合作。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主题网站,以校园网原有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各个教研组信息资源,建立自身的专题特色网站。包括各学科各年级的试题库、备课资料库、经典教案、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师生数字化平台等,通过教师的日积月累,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育叙事”主题论坛和基于互联网的微信论坛等,激发教师研究与思考的动力,增加校内外的联动效应。

(六)实施《洋泾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工作和建设特色学科的意见》,加强教研组工作,将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地位,使教研组长切实担负起“全面负责该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全面负责该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负责该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责任。实行教研组长学习和进修制度,实行教研组长学术考核制度。加强洋泾中学特色学科建设。优先发展重点学科,在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特色学科的生成与发展。通过特色学科的建设,培养名师,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四年内区级优秀教研组要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七)实施《洋泾中学关于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有关规定》,鼓励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可以带全薪学习,并减半安排工作,攻读硕士学位可以半额报销学费,攻读博士学位可以全额报销学费。

(八)实施《洋泾中学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有关规定》,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位教师每年细读本学科专业书籍一部,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订阅教学专业刊物一份并通读重要文章。

(九)实施《洋泾中学班主任考核实施办法》,对全体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培训”,促进班主任职务专业化。新进教师必须进行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和考核,严格执行教师职务评审工作中关于班主任工作年限的要求,每年对班主任实行等级考评,不服从学校班主任工作安排或班主任工作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解除聘任。

(十)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教师外聘导师,明确研究课题,定期接受导师指导,完成培养目标。

(十一)开展名校访学活动。从学校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中确定主题,选拔优秀教师派往国内外同类著名学校驻校见习半年,完成专题研究报告,并全面负责在学校实施该项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学术假期”制度。对基础较好、有发展前途、带有研究课题、各方面面临突破的教师,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带全薪减半工作,以完成课题研究,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十二)设立“洋泾中学教师论坛”。定期在洋泾中学开展面向全区、全市、全国的教学研讨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探寻学校发展的路径,寻觅洋泾人共同的愿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本规划作为学校重大事项之一,需经学校教代会正式审议通过后实施。教代会应将本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年度必审项目列入议事日程。

2.学校设立“研发处”,在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定期向教代会汇报,接受咨询。

3.学校各教研组,是本规划的具体执行单位。各教研组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具体工作计划,并接受“研发处”的指导和考核。

(二)制度保障

1.以“公平、活力、发展”为宗旨,结合总结二十年来校本研修的经验,全面梳理现行与校本研修相关的各项制度,如磨人磨课活动方案,根据实施情况,启动“教代会”等校内立法程序,形成更为完善的促进校本研修的制度体系。

2.建立“洋泾中学校本研修层级制”,明确各处室、教研组、备课组等不同层级校本研修的要求。

3.鼓励校本研修机制的创新发展,鼓励并资助教师自发组织的校本研修团队。

(三)专业保障

1.学校聘请高等学校专家、知名校长、特级教师组成校本研修专家顾问团,定期对校本研修进行咨询和指导,并根据需要为校本研修组织聘请专业导师。

2.学校实行校本研修“培训师”制度。设立“培训师”岗位,从学校现有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成员中聘请,根据履职情况,发放“培训师津贴”。

3.学校将对校本研修成果的发布、正式出版等提供必要的专业和物质支持。

(四)经费保障

学校将根据有关规定,确保与校本研修相关的经费及时、足额拨付。

六、2016学年度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

研修类型

研修主题

研修内容

时间

考核方式

责任人

学校研修课程

师德

欢庆节日,表彰先进

2016.9

签到

胡瑞峰

做一名负责任的教师

2016.10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吴宝贵

关注社会时事,提高师德修养

2016.11

签到

  

聚焦高考改革,形成师德共识

2016.12

签到

  

学习模范事迹,感受师德力量

2017.2

签到

吴宝贵

中国工程院李明院士报告会

2017.2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胡瑞峰

阅读经典书籍,抒发师德情怀

2017.3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我们与洋中共同成长

2017.4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胡瑞峰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7.5

签到

盛韶华

调整身心,开拓视野

2017.6

签到

吴宝贵

自我评价,反思提高

2016.7

签到

  

素养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

2016.8.28

签到

胡瑞峰

“学科育人”说课比赛

2016.9.28

等第奖

  

  

教研组如何开展组内专题研究(如何选点、分工等)

2016.10.12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体教研组长)

2017.11.6

签到

  鹏黄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2017.1.9

签到

吴宝贵盛韶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体骨干教师)

2017.1.12

提交交流讨论稿

  

  

“教学之难与教学之美”教学论坛

2017.4.8

等第奖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2016.5.23

签到

关伟

实践体验

洋泾中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16.10.25

  

  

陈晓斌

“学科育人”教学专题研讨

2016.11.23

签到

  

聚焦高考综合改革,导学案第三轮修改与交流

2016.12.15

签到

  

浦东新区教育科研课题推进会

2017.2.20

签到

  

“学科德育”评价量规的制定与修改

2017.3.10

签到

  

如何撰写“基于数字化视频课例的学科德育”课堂教学案例

2017.4.14

校园网“教育叙事”跟帖讨论

 

“学科德育”优秀课例评比

2017.6.16

等第奖

  

  

2017年9月

附件下载:4.上海市洋泾中学校本研修四年规划(2016.9—2020.8)
[发表日期:2018-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