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文化积淀,加强专业引领,重视学生实践
——洋泾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一、洋泾中学语言文字工作的优秀传统
上海市洋泾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是浦东最早的市立中学。从20世纪30年代起,学校秉承前辈教育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语言文字教育领域作出了以身垂范的榜样,开创了实践引领的先河。
洋泾中学第二任校长、孔子76代孙孔令毂先生是著名书法家,其四体书法作品流传深远,著名历史学家陈志良先生1936年任洋泾中学国文教师期间,编辑出版浦东地区早期地方报纸《东报》,抗战期间陈志良先生在租界避难,主编《说文月刊》,包含文字、语言、历史、考古等内容,抗战胜利后他和孔令榖一起与郭沫若研究甲骨文,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洋泾中学首任教务主任孙楚云老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世代书香,博学长才,于诗、书、画、印皆有造诣。中共地下党员张为濂先生曾挥毫赞誉:“曾闻先生三绝艺,诗纯味厚法书真,泥封汉白兼工刻,驰誉江东尽美声!”
著名书法家钱均匋先生为洋泾中学图书馆题写馆名。洋泾中学妥为保存图书馆语言文字珍品藏书:1935年商务印书馆初版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29-1937年商务印书馆版《万有文库》第一、第二种。1936年,由国文教师陈志良先生主编的浦东早期地方报纸《东报》创刊于洋泾中学,1948年,第一代少先队员章大鸿同学在地下党员教师的鼓励下,在校园发展《新少年报》读者和作者队伍,在浦东传为佳话。
二、洋泾中学语言文字工作基本情况
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及社会辐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内在需求。学校以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和创示范建设为准绳,从学校实际出发,贯彻和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语言文字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学生实践,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普通话和国家文字规范化工作,并使之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1、学校积极健全语言文字化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普通话不单是课堂语言,而且是校园语言,形成人人都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教师普通话考核水平100%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等级。学校行政教辅人员普通话考核水平100%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的相应等级。
2、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和执行监督,分管校长为组长;校长办公室对公文及校园用字(出版物、校报、网站、校内标牌、横幅、张贴物、练习本、校本教材、食堂菜单等)监督规范严格把关;学生工作处负责语言文字工作的舆论氛围营造,做好校园语言文字环境的整治工作;教务处负责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列入教师工作规范,对教师课堂用语和备课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加强监督,组织全校的普通话水平培训工作。
3、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规范化(书法作品除外),写规范字。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同时,将说普通话,规范汉字的要求列入具体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学生要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能正确识别、书写常用汉字,学生作业、考卷等用字规范,在集体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充分发挥各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和训练。
4、开设有与语言文字教育密切相关的硬笔书法、散文、辩论等选修课程和学生社团。洋泾中学辩论社原社长、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动感101节目的新生代音乐节目主持人丁丁多次应同学们的邀请,义务指导辩论社的语言文字规范要求。
三、开展丰富的师生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1、每年学校精心规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推普周活动:每年9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展一系列的推普活动。如升旗仪式国旗下的发言、班级黑板报的语言文字主题评比,组织开展课本剧、演讲比赛等活动,全体学生还积极参加了语言文字网上知识竞赛。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
2、组织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学校坚持做好每年市区校各项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比赛的组织报名以及学生选拔和辅导工作,如市区中学生作文比赛、市区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现代文阅读大赛、“绿色阅读”比赛等。
“绿色阅读 书香伴我成长” 2014年浦东新区中小学生书评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第29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区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5人;第14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市级二等奖1人、优胜奖2人,区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上海市2014—2015“美丽的种子·我的梦”微电影大赛,高中组视频类铜奖1人、高中组剧本类优秀奖1人;高中组剧本类)铜奖人、高中组剧本类)优秀奖3人;第十一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恒源祥文学之星”上海赛区“昂立智立方 新知杯”比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胜奖2人;第三教育署中小学生“小眼睛看我家,好家风我来讲”演讲比赛,高中组三等奖2人、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17届上海市高中生文学演讲精英赛,市级演讲一等奖1人、演讲稿优秀奖1人;第14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市级三等奖1人、优胜奖1人、区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13人;第十二届“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比赛,市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胜奖2人;第30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市级二等奖1人、区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4人;绿色阅读书香伴我成长2016第十一届创新阅读大赛,创意阅读写作高中组铜奖。
3、组织“啄木鸟”小队行动,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校园、社区、街道、公共交通寻找纠正错别字,直接提醒了摊主或店主错别字的存在和它正确的写法,扩大了推普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正确和规范的汉字。而同学们在活动中也深切体会到了写好规范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切身的感受。洋泾中学学生多次为教材和公共场所指出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其中陆韵同学为教材纠正差错的事迹,被新民晚报整版报道,她被媒体誉为“啄木鸟女孩”。
4、每学年学校都举行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新教师公开课,磨人磨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演讲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都规定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主要评分标准之一,有力地促进我校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四、校园内建设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育人环境
1、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文化环境建设,如把前辈著名教师的书法和诗词代表作至今铭刻在校史馆校史碑廊里;把当代教师的书法作品布置在教学楼中成为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同时展示学生书法优秀作品。
2、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深厚人文积淀,把它纳入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中,如在潍坊街道组织的公益长跑活动中,组织与师生的书法交流活动,在每年中联部组织的沪港中学生夏令营中,在校史馆组织书法交流,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曾在校史馆组织共和国将军书画展,著名战斗英雄韩德彩中将即席挥毫,表达了对莘莘学子的殷殷期望。
3、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以身示范,发挥教师在语言文字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潜移默化感染学生重视语言文字,形成学校良好氛围。
洋泾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华蕾老师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她多次为教师范读经典,指导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我们邀请了语言文字教育专家、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特聘学术顾问、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左飚教授给老师们开设专题讲座,为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提升自身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学们在语言文字学习锤炼、啄木鸟行动实践感悟和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深刻地感受到:写好汉字,说好普通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几代师生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爱国,爱的不仅仅是五星红旗,爱的更应该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汉字。学校深刻地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学校今后将继续发挥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不断提高师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水平,使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