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 铸我校魂——洋泾中学学生党校2017期学员代表在国家烈士纪念日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学生工作处

201910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激发广大学生奋发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洋泾中学开展了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923日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学员代表高三(10)班张孜远同学,在升旗仪式上发表了“缅怀先烈  铸我校魂”的演讲,将主题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整个仪式,庄重、热烈,伴随着演讲的推进,洋泾中学师生追寻先辈足迹,重踏红色征途,丹山赤水、根据地旧址群……对于烽火中英雄人物的瞻仰与怀念,就是为祖国庆生的最好方式,所谓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奋斗、一心为百姓谋福的意志,而这种意志也必将在他们这一代传承下去。

 11.jpg

19378·13淞沪战役后的秋天,国军撤出上海,留下了四行仓库保卫战壮志未酬的遗恨,留下了浦东沦陷区人民遗民泪尽胡尘里的悲歌。

淞沪战火中,日寇流弹震毁黄浦江畔的洋泾中学教学楼。国民政府上海市社会局批准市立学校迁入租界,洋泾中学在租界设3个班。1938年,日伪当局为了控制教育,强迫租界内学校进行登记,遭到爱国师生反抗。88日,《文汇报》刊登《上海市已立案各中等学校启事》,洋泾中学等87所学校联合宣布,拒绝向日伪当局登记,本着国家教育宗旨办事,始终不渝。这是一份教育抗战的铁血宣言。

在暂别浦东故园的烽火岁月里:毕业于大同大学数理系的樊翔先生多次冒着炮火护送军粮到19路军兵站;艺术教师陈歌辛先生指挥群众抗日歌咏活动如火如荼;艺术教师陈鲤庭先生出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其代表作《放下你的鞭子》从浦东传遍大江南北……

洋泾中学进步教师连柏生先生号召师生走向抗日战场,他带领顾正均、林有用等学子筹建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转战浙东四明山区。19441月宣布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番号,连柏生为副司令、并被选举为浙东行政公署主任。洋泾中学孙楚云、朱聿老师也先后携笔从戎,奔赴四明山,在浦东传为佳话。

1988年起,学校开始了寻访抗战校史的漫长征程:重访四明山抗日根据地,30年来,洋泾中学师生见证了浙东行政公署的百年院落中,连柏生老师办公室、根据地的报社、银行、学校等社会事业逐渐复原;2010年校史馆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抗战时期名师遗著集腋成裘,南汇当年的海滩上、前辈师生的抗日游击战场,我们一一取回红土纪念,根据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的线索,洋泾中学1937届毕业生——王椿松烈士的名字,2016年夏天在四明山烈士陵园被找到。

王椿松(1923-1944)原南汇县惠南镇西门街人。1937年毕业于洋泾中学,同年考入浦东新陆师范学校。19423月,他毅然放弃小学教师的工作,参加了抗日武装。他从干部训练班和教导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浙东三北游击司令部警卫大队二中队任文化教员。19436月,王椿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调任政治指导员。

浙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相互勾结,不断对我根据地发起攻击。浙东抗日军民奋起自卫反击,痛打顽敌,使浙东地区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讨田战役就是我浙东游击纵队发起的一次最大战役。1944211日凌晨,游击总队在四明山区余姚县的前方镇与国民党挺进第四纵队田岫山部激战,王椿松率领全连战士向敌人勇猛还击,以刺刀、枪托与敌拼搏,战斗十分激烈,田岫山部被迫退守前方镇据守。拂晓敌人偷袭,在腹背受敌的紧急情况下,王椿松再次率部冲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今年夏天,我跟着学生党校社会实践队伍,走进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寻访洋泾中学前辈师生的抗战足印,抚读纪念馆烈士名录中的第一个名字:王椿松。在炎炎夏日下,攀登三百多阶四明山烈士纪念碑时,长长的阶梯好比艰难的斗争路程,骄阳伴着汗水,我们仿佛体会到了当年革命事业的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如此的高度,我们心中不由生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感激。踩着青苔覆盖的石板小路,绕过爬满古藤的石墙,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为自己是一名洋泾中学的学生而自豪!我们将传承王椿松烈士的理想,执着坚毅、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地铸造新一代洋中学子的校魂精神,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前行。

 22.jpg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