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关注情绪——《读懂高中生,学会有效沟通》学习有感
学生工作处

撰稿人:费沁楣

126日下午,在我校报告厅,全体教职工聆听了由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副校长梅洁老师进行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会。报告会的题目是《读懂高中生,学会有效沟通》。

 XL.jpg

梅校长是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第四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成为智慧的学校心理教育者》、《高中生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等多本著作。

 XL2.jpg

开学至今,市区各级部门下发了多个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学校在开学初特地组织了全体班主任学习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讲座,也在高一高二高三各个年级学生和家长中开展了专题心理讲座。而面对当前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增多的情况下,需要全体教师加强合作,更多地了解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一些个别学生心理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XL3.jpg

梅校长在报告中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展开: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沟通和疏导。就第一个方面,梅校长指出在面对抑郁症时,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三级危机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指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如何觉察孩子的心理问题。二级预防主要发生在心理疏导室,老师发现问题,心理老师进行疏导,一旦发现孩子有严重心理问题和有明显自杀征兆的孩子要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就诊。那么普通教师应如何察觉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呢?梅校长提醒大家有七类学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与此同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需要识别和避免面对高危学生及征兆的错误观念。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会产生:我们孩子只是一时想不开或者他只是说说而已不是真的想自杀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会怀疑医生的专业性,拒绝医院给出的住院的诊断结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也需要关注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是否走入了误区。

接着,梅校长就第二个方面: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沟通和疏导进行展开。面对有抑郁症的孩子,我们首先要能读懂学生发出的自杀预警信号,例如不同寻常地忽略个人形象、饮食和睡眠习惯明显改变、对过去在乎的事情失去兴趣、从朋友圈和常规活动中退出、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收集自杀有关的信息,考虑自杀的方法、说“我要离开”“你们再也看不到我了”的类似话、安排事务,送走喜欢的东西、尝试会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对于教师要如何去处理这样的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梅校长给了“重视,关爱,评估,干预,陪伴,专业支持”的建议。

 XL4.jpg

倾听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支持。有时候,孩子抗拒家长和老师的并不是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从心理上去学会有策略地与学生沟通,让我们与学生的交流更加有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