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作坊】专业成长与读书分享
教师专业发展办公室

专业成长与读书分享

——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读书活动纪实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2020613日,周六,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的成员们在钉钉平台开展了一次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与会的成员除了工作坊教师外,还有洋泾中学工会主席关伟老师、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董鹏老师以及洋泾中学部分见习教师。

在这个忙碌而浮躁的时代,在这个梅雨季闷热的清晨,大家视频会聚,分享自己专业成长的体会以及读书的感悟。首先,会议主持人陈丽佳老师简要介绍了青年工作坊加入浦东新区“悦.行”读书社团的活动计划,大家群策群力,制定下一学年读书活动的任务、主题等。

接着,关伟老师第一个亮相,从一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关伟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名为《人生的故事》,从中引出感悟:“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先选择最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且是一直做下去。”作为教师,我们常常会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日常事务中渐渐磨去专业精进的热情,然而,读书、专业发展是教师最重要的事。他说:“教师成长的动力有外部动力,也有内部动力。教师的心态与追求是至关重要的”。

2-1.jpg

他分享自己从一名普通物理教师成长为正高级教师的六大经验:“阅读专著,积蓄能量;专家引领,吸收能量;课题研究,转化能量;发表文章,转移能量;出示讲座,释放能量;教学实践,辐射能量”,其中“阅读”位居第一。那么,什么时候读?读什么?怎么读?关伟老师给青年教师的建议:1.作为集体阅读,有一个共同的切入点如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必备品格等,集中阅读主题,进行深度阅读。2.作为个体阅读,可以从学科核心期刊入手,对本学科前沿研究、主要热点持续跟踪,不断学习成长。3.青年教师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后,可以逐步过渡到专著阅读、经典教育理论阅读。4.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最近几年的阅读书目,50多本,上千万字;自己多年的读书笔记,厚厚一沓,沉淀智慧的文字历历在目。5.注重写教后记。把自己的阅读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门别类地进行资料整理、教学经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关老师的一席话使青年教师们感触良多,也为我们后续的读书活动指明了方向。

3-1.jpg

入职2年的语文教师陈圣娇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巨流河》的读书分享。陈老师多年前偶遇《巨流河》一书,一口气读完,至今印象深刻。《巨流河》是齐邦媛先生的自传体散文,其中最令人触动的是她对于教育、文学的感悟与思考。齐邦媛先生的父亲齐世英创立国立中山中学,战乱年代,带领学生从南京一直流亡到四川,志向不改,弦歌不辍。这样的教育情怀对齐邦媛先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悟得:教育乃国家培养人才之根本,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4-1.jpg

在书中她也回忆起南开中学、武汉大学的求学经历,遇名师,拨开迷津,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后来时事动荡,她由大陆到台湾,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齐邦媛先生说:“如果善用课堂五十分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一个教师可以像领航一样以每课文章作为船舶,引领学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她在大学开新系,创立学术标准;呼吁重编教科书,使孩子们受到纯正文学的滋养,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崇敬、渴慕的人生境界。陈老师最后总结道:“ 《巨流河》是一位文学人对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在点点滴滴的叙述中思考与明了为什么即便在如此不堪的岁月里,依然要坚持教育,依然要坚持文学。”

6-1.jpg

在偏重感性的《巨流河》分享之后,由英语组穆汀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快与慢》一书。该书由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内曼所著。他在书中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思维系统1与思维系统2”。系统1的特征:快思考、易冲动、可以分心、自主启动,无法关闭等等;系统2恰恰相反:慢思考、谨慎的、很难分心、需要时再启动。每个人都同时具备系统1与系统2,在不同的时机选用不同的系统;同时,不同的人对于“思维的快与慢”有倾向性,因而在生活中表现各异。穆汀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用以说明系统1与系统2的区别,并由此引出“锚定效应”与“回归现象”在生活中的具体阐释。这些事例贴近生活,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8-1.jpg

9-1.jpg

正如雪莱在诗中所说:“我们愈是学习,愈是觉得自己的贫乏”。一个多小时的读书分享会过去了,大家颇有意犹未尽之感。同伴的读书分享激发了我们的读书热情,更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读书盛宴。

 第一期推荐书目:

1.【俄】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 齐邦媛 《巨流河》 ,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

3. 丹尼尔.卡尼曼 《思考,快与慢》,中信出版社,2012年7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