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课堂教学诊断实践应用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记洋泾中学骨干教师暑期培训会
校长办公室

2021829日,洋泾中学全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暑期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洋泾中学科研处主任董鹏老师主持、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广录主讲、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汤林春点评。培训主题是“AI+时代”课堂教学诊断实践应用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张广录老师讲座标题图片.jpg

主讲人简介:张广录.jpg

本次报告是对我校“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这一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再审视,也是对我校新一轮市级课题“‘数据驱动’时代个性化教与学的行动研究”的新指导。

张广录先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216;  概念的再审视:教学诊断是什么?教学观察、教学推断、教学判断、分析、标准、治疗等等相关概念是如何出炉的,在特定语境下应该如何理解?

&216;  多维评课角度:自我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同伴的角度、专家的角度、课程研究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角度决定了观察者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评价标准。

&216;  获奖课题的两大核心价值:把课堂变成“它”,变成了可供分析、研究、拆分的客观对象;同时,把课纳入一个可加工的“框架”(课堂教学评价量规)与流程(初诊-复诊-会诊评课流程),实现了日常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改造。

&216;  课题深化研究的两大挑战:诊断往往意味着被评课者的“病人”视角,面对诸种点评,该有怎样的心态?如何把诊断“变现”,转化为专业能力提升的教学行为?

&216;  “他山之石”,关于“诊断”的别家之言:已有的11种课堂教学诊断模型,如5个关注、效率维度、元素维度、过程维度、层级维度、IRID维度、崔允漷研究、纽约大学评估系统、痛爽痒系统等。

&216;  “案例”的再研究:对《雷雨》、《孟子见梁惠王》两节课例运用“课堂教学诊断”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结论,以及对结论的再审视。

&216;  新技术的引入及未来发展:当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决策类、语言语义类、视觉类、AI机器人。借助新的技术,可以使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诊断更准确、更精准、更智能,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技术,我们也应有辨识能力,有科学研究心态。

骨干培训1.jpg

张广录先生指出:在未来,“AI+人”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洋泾中学把握机遇、直面挑战,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在这一领域不断做出更多、更有创新引领价值的新研究。

主评人汤林春标题照.jpg

主评人简介:汤林春.jpg

其后汤林春所长进行专家点评,他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将AI融入课堂教学诊断,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育人方式的改革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大数据科学诊断学情,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将AI融入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了打开“课堂黑箱”的流程和方法。第三,在“双新”背景下,可以积极探索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参照系融入原有的诊断量规,把已有的数据形成证据链。

骨干培训3.jpg

     一个半小时的培训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它使教师们对于原有的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于“AI融入课堂教学诊断”有了更多的期待以及科学的审视心态。

撰稿人:徐天赐、陈丽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