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路——1968届校友、高级记者沈吉庆先生生涯教育讲座
学生工作处

 

8f8f05aecfac301f3e1f3bc832b9d2b.jpg

20211224日的校会课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洋泾中学1968届高中校友,高级记者沈吉庆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生涯教育讲座。

洋泾中学1968届高中校友、高级记者沈吉庆,中学时代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他在洋泾中学高中毕业时携笔从戎,在部队开始了军报记者的生涯,后任文汇报国内部、社会政法部、新民晚报政法教育卫生部、长三角新闻中心主任,出版了多部作品。从学生到战士再到报社,这三步是怎么走的?他的理想是如何实现的?在短短40分钟里,沈吉庆先生把他的理想之路向我们娓娓道来,生动且富有启发。

学生时期,沈吉庆先生特别喜欢阅读,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初二时,他曾借书后通宵阅读,作文被张贴起来供大家学习,这鼓舞了他,并埋下了他记者梦的种子。进入洋泾中学后,这段学习生活的时光更是为他的未来之路打下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为洋泾中学的图书馆有极为丰富的藏书,他称自己像鱼儿到了水里一般,自由而广泛地阅读。同时他自己也非常努力,积累并装订了许多读书笔记。在今天现场,他还带来了自己当年的读书笔记,从五颜六色的封面和亲笔题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当年的用心和勤奋。二是因为洋泾中学的操场给予了他锻炼身体的机会,使他的身体非常好,这里他也强调了身体好的重要性。三是因为在洋泾中学的农场种植让他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

a7b5197f73088855e72b9a21f70a79b.jpg

高中毕业时正值文革,适逢部队招兵,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组织能力应征入伍。在新兵集中训练期间,他代表500位新兵上台发言,发表中共九大会议精神的学习报告。他全程脱稿的演讲和一连串排比句式,在部队领导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由于他常在熄灯后继续躲在被窝里看书,有一次不小心被发现而受到批评,但他对于阅读的坚持又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发现沈吉庆先生的才能。于是在领导批准下,他来到上海东海舰队政治部学习新闻报道,在这里,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新闻报道的边缘。返回部队后,他加入团部报道组,开始正式新闻报道。后他又来到东海舰队航空兵部继续学习,这使他接触到更优秀的人和更先进的思想,大大提升了他的能力。

结束五年部队生活后,沈吉庆先生来到基层的机关工作。在上海第二商业学社中,他通过实践调研,获得了不少经济学知识,并时常给《文汇报》《解放日报》投稿。后进入《文汇报》工作,开启记者之路。沈吉庆先生的文章曾在报纸的四版中占三版,正是这种不停写文章的刻苦精神使他在名记者云集的文汇报社得以进一步发展。

正式成为一名记者后,沈吉庆先生行走天下,采访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报道各种各样的事件。他曾加入改革开放的浪潮,在长三角上海经济区会议上建言献策,在助推义乌小商品城发展中贡献力量;他曾横穿世界屋脊,从格尔木一路闯荡至拉萨,用文字向我们展示雪域高原的真实面貌和壮美画卷。

最后,对于记者生涯的总结,沈吉庆先生说:目标在前方,路在脚下。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此付出努力,要刻苦。另外,有机会时不要放弃,要去争一争。我们不难发现,这字字都是他人生经历的最好诠释和提炼。同是洋中学子,我们要牢记沈吉庆学长的人生箴言,并将其付诸行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继续奋斗!

d4e7757947a3234b0c8b885ce3b8294.jpg

沈吉庆先生还向母校赠送了他的作品《大地印痕》。

 

撰稿人:高二1班 温之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