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作坊】并肩同行,追求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办公室

并肩同行,追求卓越

——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开学工作会议

2025年227日,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以并肩同行,追求卓越”为主题,召开了新学期首次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上,张美晗老师、陈圣娇老师和孙泳涛老师,依次分享了他们在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收获。

追光而往砥砺前行微信图片_20250227205854.jpg

化学组的张美晗老师以追光而往,砥砺前行为主题,分享了她三年来的青年教师成长之路。她回顾了自参加工作以来的蜕变历程:通过专家讲座、命题研讨、课例打磨等多种研修方式,形成了对双新课改的认知;深入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在喻华导师的指导下,将学术积累转化为教学动力,她执教的上海市高中双新市级展示课经过12次推翻重构,最终以创新设计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班级管理方面,张老师深入实践一生一档的方法,以了解朋友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实践育人智慧。展望未来,她将以成为研究型教师为目标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撰写教学札记以沉淀思考;通过比赛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从理论武装到课堂突围,每一步都是破茧的修行。张美晗以化学教育者的匠心宣言,诠释了专业精进没有终点,唯有持续向光生长的教育信仰。 

破茧成蝶向光而行微信图片_20250227205905.jpg

语文组陈圣娇老师在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中,以六年从教历程演绎“低谷突围”的成长哲学。初入职场时因考评课“合格”受挫,经历三年教学舒适区后惊觉落后,她主动叩开机遇之门——申请执教《庖丁解牛》区级公开课,由此开启三年蜕变:连续开设四节公开课,发表《中学语文》论文,完成硕士学业及中级职称评定,斩获语文大讲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十余项荣誉。疫情期间高烧39度仍带病完成课例论文并获奖的经历,让她深刻体悟“平台共学”的力量。从逃避成长到拥抱挑战,她以“破茧者”姿态与新教师共勉:“适应舒适才是最大危机,教育者的每步耕耘终将连成星河,在灯火阑珊处予你回响。”

师道传承 匠心育人微信图片_20250227205914.jpg

数学组孙泳涛老师在青年教师工作坊交流中,以九年从教经历诠释教育传承与成长。他回溯华东师范大学求学时光,感恩温玉亮教授“最后一课”的师道启蒙,将母校“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坚持手写板书、课后答疑与作业精批。职业生涯中,三位引路人分别以数十年手写教案的勤勉、退休后仍钻研数学教育的热忱、专注数学建模领域的深耕,赋予他“勤奋、热爱、专注”三重教育品格;特殊教育夫妻教师对学生的真挚关爱,更坚定了他“以爱为核”的德育信念。面对科研突破期,他曾在高三教学压力下挑战十余项赛事与研究,以“跨出舒适区”的拼搏收获成长。站在十年教龄的门槛前,他坦言面临瓶颈,但仍呼吁青年教师共守教育初心:“用勤奋夯实功底,用热爱抵御倦怠,用专注回应变革”,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育人篇章。微信图片_20250227205900.jpg

在三位老师分享完各自的成长之路后,青年教师工作坊负责人陈丽佳老师总结了同伴互学、互研在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对在座的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新学期“六个一”发展计划,即“上好一节课”“读完一本书”“开展一次完整的课堂教学诊断”“参与一次校级以上的教育、教学或科研方面的评比”“承担一次现场或书面交流分享”“走出去看一看”,为在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切实的指引。

展望新学期,青年教师工作坊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互鉴、成长提升的优质平台,希望全体青年教师并肩同行,追求卓越,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王九鼎

摄影:郑如意

审稿:陈丽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