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校联动,共探高三语文复习高效路径
——洋泾中学、青浦高级中学语文联合研修活动
2025年3月20日下午,上海市洋泾中学与青浦高级中学开展了以“高三年级教学分析与改进”为主题的语文线上联合研修活动。

活动起始,青浦高级中学副校长张海红老师以及洋泾中学教导主任张炜老师发表致辞。他们不仅对两所学校语文教研组进行的教研活动表示了充分的支持和认可,而且还对即将展开的联合研修活动表达了极高的期待和美好的祝愿。

首先,洋泾中学凌云老师分享了她在高三语文复习实践中的探索经验。凌云老师在高三复习实践中以“学生主体”为核心,提出四大创新策略,助力学生高效备考。其一,灵活筑基:通过“班级断句亭”“背默大竞赛”“字词生长树”等活动,激发学生自主积累与探究,强化古诗文、字词等基础能力。其二,题型精研:以“课本+试卷”双线并进,溯源考点,提炼共性题型,注重文本细读与审题建模,破除答题套路。其三,框架分层:针对不同学情分层指导,低分段面批夯实基础,中高段自查精进;同时贯通教材与模考素材,整合人文主题,深化思辨能力。其四,激活主体:通过《西现》自主梳理、单元母题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关联现实议题,提升写作深度。凌云老师的实践注重知识内化与思维跃升,为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了兼具系统性与个性化的新思路。
随后洋泾中学尹颖老师聚焦诗歌与文言文教学,以团队协作与分层训练为核心,总结出了系统化的复习方案。一是备课组协同发力,通过“四统一”和“三批改”,确保教学一致性,精准把控学情。尤其在古诗文复习上抓基础、重落实,师生共研专题,归纳高频考点与答题策略,兼顾全体提升与个性化拔高。二是积极参与区教研活动,汲取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尹颖老师强调团队协作与分层突破,兼顾基础巩固与能力进阶,为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随后,青浦高级中学徐丽丹老师围绕高考复习中的教材运用,提出“整合—活化—迁移”三位一体的高效策略,将教材单元与高考阅读题组对应,强调动态建构与灵活运用,注重因文设题,强化文本细读与情感体察,提升应对灵活题型的能力。徐丽丹老师的策略以教材为根基,注重知识的内化与实战转化,为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了系统化、情境化的科学路径,助力学生突破复习瓶颈。

青浦高级中学的项亮老师针对史传类文言文和作文两大教学板块,通过剖析联考案例,提出了精准的复习策略。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他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思辨性,注重概念的一致性以及针对问题的对话性。项亮老师的分享资料详实,充满深刻的思考,直击复习和教学中的痛点。

最后,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洋泾中学吴颖芳老师深度剖析了新高考命题特点与教学应对策略,着重分析新高考“多文本阅读——情境任务题——问题设置”之间的关联性。吴颖芳老师对比上海卷和全国卷材料题目设置,强调教学中要注重跨文本整合与逻辑思辨,将学科认知与社会生活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吴老师指出,教学导向的转型势在必行,教师教学理念要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养,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同时,教师面对新教材要具备整合教材单元篇目的能力,开展广泛意义上的群文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形式提升多文本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要紧扣真实的情境化任务,引导学生从“文本本位”转向“读者本位”,从“读懂文本”转向“活用知识”。教师只有以素养为导向,构建“比较—情境—思辨”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助力学生应对复杂命题挑战,实现从应试能力到综合素养的跃升。

在本次举办的研修活动中,两校高三语文教师通过训练与思辨引导的双轨并行方式,为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提供了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充满实战意义的解决方案。这次经验分享不仅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而且在理论深度上也展现了前沿性,提供给与会的教师很多启发。在“双新”背景下,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更应注重跨文本整合、情境化任务设计、逻辑思辨能力培养、个性化指导等方面探索,教研组团队必须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才可以更好地应对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挑战,助力学生从应试能力向综合素养的跃升。
撰稿:王九鼎
摄影:郑如意、计天馨
审核:吴颖芳、钱丽云
张炜、陈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