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工作坊】书香墨韵·培根铸魂 ——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读书分享会纪实
教师专业发展办公室


2025年3月,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以“书香墨韵·培根铸魂”为主题,举办了两场读书分享会。青年教师们通过跨学科阅读对话,探讨教育本质教师使命,激发青年教师的育人智慧  

生涯规划与学习科学:点燃学生成长之光

3月27日,首场分享会在8号楼309室拉开帷幕。活动由陈圣娇老师主持,王奕蕾与朱一超两位教师分别聚焦生涯规划与学习科学,展开深度分享。  1.jpg

王奕蕾:唤醒生涯意识,锚定未来方向

“高中生为何感到迷茫?”王奕蕾老师以这一问题切入,剖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无意义感”。她指出,生涯目标的缺失和生涯意识的不足是其主要原因。通过真实案例——学生问卷中“我为何考不到年级前列?”“学习意义何在?”的迷茫——揭示生涯规划的必要性。通过阅读《高中生涯规划教育100问》,她提出构建系统化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职业认知、理解行业变迁,并将兴趣与生涯发展结合。“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探索未来的引路人。”王奕蕾老师强调。  

 2.jpg

朱一超:解码学习本质,重塑教学策略

朱一超老师结合《人是如何学习的Ⅱ》,分享学习科学的前沿成果。他详细介绍了书中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涵盖学习的类型与过程、支持学习的因素、知识与推理等多个方面。他着重强调了文化与境脉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每个学习者在生命进程中会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知识序列和认知资源,这些是由学习者的文化、社会、认知及生物等境脉相互作用所塑造的。朱老师以案例示范在设计学习环境时,教师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并灵活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提取练习、间隔练习、交错练习和变式练习等,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他总结道

周悦多、计天馨等教师对两场读书分享进行了点评,认为两位分享者从生涯规划与认知双维度,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启示  4.jpg

哲学思辨与生命突围:探寻教育的终极意义

3月31日,第二场分享会如约而至。严慧与蔡虹两位老师分别以哲学经典与自传文学为媒介,带领教师走进思想与生命的深层对话。  

6.jpg

严慧:守护灵魂中的“苏格拉底”

“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严慧老师借《苏格拉底的申辩》,重述哲人对真理的坚守。她剖析雅典法庭对苏格拉底的指控,解读“无知之知”的智慧,并呼吁教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当学生追问真理时,我们应保护其灵魂中的‘苏格拉底’。”严慧的分享让在场教师深思:教育不仅是传递答案,更是培养质疑、审视的勇气。 7.jpg

蔡虹:教育是觉醒是自我超越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英文原名为《Educated》,蔡虹老师分享了主人公塔拉如何挣脱极端家庭束缚、通过教育重塑自我的故事。“废料场”“剑桥”教育赋予她反思家族创伤的勇气,助力精神觉醒,塑造了人的主体性。塔拉用逃离与回归的悖论揭示——真正的自由,是理解过去却不受其禁锢,像鸟飞往属于自己的山,既需背叛的勇气,也需和解的慈悲。每个人都拥有逃离困境的勇气,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李利婷与范钰娇老师点评:严慧分享的哲学思辨与蔡虹分享的生命叙事,共同诠释了教育的精神内核——唤醒灵魂、启迪自由。  5.jpg 

跨越时空的对话:以书香铸就教育之魂

两场分享会虽主题各异,却殊途同归。从雅典法庭的哲辩到爱达荷山的突围,从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到学习认知的复杂性,青年教师们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重新审视教育者的使命。 陈丽佳老师在总结中表示:“读书分享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育初心的回望。教师唯有不断自我更新,才能以思想之光点亮学生前路。”

书香浸润校园,墨韵滋养师魂。洋泾中学青年教师工作坊以书为媒,搭建起思想碰撞的桥梁,激励教师在教育之路上深耕不辍,为培养兼具理性与温情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撰稿:汪桐涵、唐一文

摄影:王新然、张美晗

审稿:陈圣娇、朱一超、陈丽佳李彦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