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医者仁心 接力医学梦想


2025年3月28日,上海市洋泾中特邀国内知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于广军教授,围绕《新医科,新梦想》主题举行拔尖创新人才学术讲座。
于广军教授以自身在上海的求学经历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新医科的框架与学科建设。他以《抱朴子》中青蒿素对屠呦呦团队的启发为例,深度诠释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创新,让在场师生对新医学系统有了初步认知:新医科通过整合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构建了复合型医学体系,即“大医学”概念,涵盖产教融合、科研中心建设、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
随后,于教授聚焦医学科技与创新实践,着重对学科交叉融合展开讲解。通过其主导的多个项目案例,如“华佗AI”在问诊引导中实现95%以上的准确率,他展示了数字技术驱动的医疗大数据应用、AI在罕见病诊断及虫媒传染病传播预测中的辅助作用;又如电子耳蜗、粪菌移植、母乳库建设等,显示了临床医学突破性技术;再如智能物流仓储系统、AI骨龄判读技术,阐释了智慧医院创新实践……这些技术革新显著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患服务体验,许多同学对此深有感触,举手交流自己的亲身体验。
此后,于教授突破技术层面,剖析了医学的人文与伦理价值。他援引孙思邈《大医精诚》中“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共情理念,倡导“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医学对平等、公正、大医之诚的追求。通过其在中学发起的“爱心捐发”公益项目,他生动展现了医学人文关怀的现实践行,激发了学子对医学事业的感性共鸣。讲座结束后,有同学不禁感叹道:“原来医学不仅仅只有手术刀和药剂,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性链接!”
在讲座中,于教授也融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在许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详述其国际合作网络及科研平台的优势。此外,他分享了该校三导师制医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探索。
本次讲座于广军教授以深入浅出的学术洞见与真挚深切的人文情怀,助力洋中学子构建对医学的理性认知与感性憧憬,全面了解医学前沿发展动态与创新教育制度,深刻领悟医学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协同”的范式变革,以及“科技与人文并举、个体与社会共济、传统与创新共存”的“新医学”图景。洋中学子在讲座中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不时有同学主动举手提出问题,展示了“责任”于心的学生青春风采。于教授的精彩讲座是千百粒有梦的种子,播撒在洋中学子的心田中,经过岁月的滋润,必然能开出理想的花朵。





(于广军教授为洋泾中学95周年校庆寄语)
撰稿:高二(4)班 苌房明
摄影:校办
审稿:邓琼 张炜 陈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