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回溯百年校史,探寻教育与家国的时代共鸣
研发处

回溯百年校史,探寻教育与家国的时代共鸣

——2025学年洋泾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活动

2025929日下午13:00,洋泾中学见习教师集中培训如期举行。本次培训讲座由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陆晨虹老师主讲,讲座以“国史中的教育征途”为主题,带领师生与校友们穿越百年时光,从校史的经纬中解读教育与家国命运的紧密交织。

IMG_20250929_130936.jpg

讲座开篇,通过引用洋泾中学老校长的视频,勾勒出优秀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文化积淀与教育理想。当镜头聚焦黄浦江东岸的洋泾中学,其周边的世纪大道畔烈士遗迹、解放战争碉堡、三次武装起义旧址等红色文化地标,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在红色历史浸润中,洋泾中学“勤劳、淳朴、尊师、守纪”的校训虽朴素却力量绵长,多年来指引着一代代学子,也正如上海市委原书记黄菊同志对学校70周年校庆的贺信所言,洋泾中学自创办以来始终与祖国兴衰命运紧密相连。

 

溯源“洋泾”,触摸历史脉络

讲座第一部分“寻找‘洋泾’的源头”,解答了“洋泾中学为何是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学校不在洋泾为何取名洋泾”两大疑问。原来,“市立学校”是指市政府开办的学校,而洋泾中学的命名则与百年前的东泾洋流域息息相关。1930年,曾东渡日本访学的张载伯先生为发展浦东平民教育,在浦东杨家渡新创这所浦东最早的市立中学,因地处洋泾区而得名,其校名也成为见证陆家嘴百年沧桑的标志。

 

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抗战中的洋泾中学”板块,讲述了浦东抗日游击队创始人之一连柏生同志的故事。他曾在洋泾中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为学生提供进步书刊,点燃了无数青年的革命火种。还有抗战胜利后,《新少年报》在洋泾中学的传播往事,章大鸿等学生作为地下小发行员,让这份承载希望的报纸成为浦东地区的红色文化纽带,更有地下党员在校园中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学生运动,为上海解放贡献青春力量。

IMG_20250929_130449.jpg

时代征程,续写教育华章

从共和国成立初期洋泾中学的蓬勃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学校锐意改革、重振声誉,再到如今“校魂雪松”所象征的学校精神传承,陆老师通过生动的讲座全景式呈现了洋泾中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探索与成就。无数洋泾中学校友,从这里走向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用学识与担当诠释着“国史中的教育征途”的深刻内涵。

这场校史讲座,不仅是一次对学校百年发展的回望,更是一次对教育初心与家国情怀的深刻叩问。在洋泾中学校史馆的历史长卷里,每一段故事都是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激励着刚入职的新一代青年教师在新的征程中,续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征途”故事。

 

 

撰稿人:吴言燕、李文浩

审稿人:徐婕、陈丽佳、李彦荣

  上海市洋泾中学教师发展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