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校长纪斌
网络中心

2008-9-19 13-37-53.jpg1949年,纪斌同志随军南下,1953年出任洋泾中学校长,时年33岁。他对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老教师至今记得他的办公室就是家,晚上搭起帐子,会议桌就是床。他心胸宽广,性格爽朗,和党支部书记骆正深一起,团结并重用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他经常参加班主任会议,开创班主任随班办公(即年级组)的先例,他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教育和班级工作,责成总务处编排课桌椅号码让学生负责保管;他坚持各班集合整队,由班主任率领早操;他坚持每日放学巡视教室,发现问题。他重视充实教学设备,亲自领导规划校园,建造教学楼,翻造运动场,修建宿舍。不到三年,教师严谨治教,学生勤奋学习,形成了优良校风。1956年洋泾中学作为五年制教学试点单位,办学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当年高三毕业生中26人保送留学苏联的预备班,  1957年度学校组建115人的田径队,首次获得全区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的成绩。1958年学校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洋泾中学跻身于上海名校之列。

 

2008-9-19 13-37-43.jpg

 

 

 

 

解放初洋泾中学只有那幢二层青砖教学楼——北楼是最好的,许多同学是在木板房里上课。在这种条件下老师一丝不苟,学生刻苦努力。语文教沈乃昌老师常常在报上发表时事随笔,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从哥伦比亚大学回来的汤悦先生、圣约翰大学出身的袁凌云老师的标准美式英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文会话能力。袁凌云老师教英语,在学习各种主从句时,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自己造句交流,学生们掌握得非常深刻,一位毕业生说:“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我去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靠的还是从中学老师那里学来的英语底子——因为大学学的是俄语”。教授沈庆炽老先生是中国最早听居里夫人物理课的留学生,星期天他要给“困难户”开小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坐满了教室。

 

 

2008-9-19 13-37-32.jpg

 

老教师竺永明说:“50年代教风学风均属上乘,集体宿舍住满了以校为家的老师,老师走在马路上,经常会有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鞠躬问好。有一次我在南京路上走,忽然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从后面跑上来,毕恭毕敬地鞠躬,叫了一声老师好,我既是受惊,又是感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