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 名 |
论文(含作品、专著、
教辅资料等)题目 |
发表报刊、出版社
或颁奖机构 |
发表、出版
或获奖时间 |
1 |
陆晨虹 |
《高中文言文全译全解》主编 |
吉林教育出版社 |
2008年1月主编 |
2 |
陆晨虹 |
《新教材高二文言文全译全解》主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年7月主编 |
3 |
陆晨虹 |
《初中文言文精译精讲精练》7年级 副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8年7月副主编 |
4 |
陆晨虹 |
《朝花夕拾写出新意》 |
科学普及出版《学作文和教作文》 |
2008年7月 |
5 |
陆晨虹 |
《如何克服成熟期教师的安逸心态》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 |
2008年12月“当代教师成长与发展”论文评选二等奖 |
6 |
陆晨虹 |
《启智养德》编委 |
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编委 |
7 |
陆晨虹 |
《构建有效的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
原子能出版社《启智养德》 |
2008年6月 |
8 |
陆晨虹 |
《高中文言文详译精析》 |
文汇出版社 |
2008年2月 |
9 |
陆晨虹 |
《文言文词汇3000例》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8年9月 |
10 |
陆晨虹 |
《高中文言文精译精讲精练》高一-高三3册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8年2月-9月 |
11 |
陆晨虹 |
《初中文言文精译精讲精练》8-9年级 2册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8年2月-9月 |
12 |
陆晨虹 |
《责任自主润物无声》 |
《上海教育科研》 |
2008年10月 |
13 |
陆晨虹 |
《因材施家教》 |
文汇报 |
2008年11月2日 |
14 |
陆晨虹 |
《走出书房融入社会》 |
文汇报 |
2008年7月15日 |
15 |
陆晨虹 |
《安亭名泉》 |
新民晚报 |
2008年3月20日 |
16 |
陆晨虹 |
《川杨河的诞生》 |
新民晚报 |
2008年5月19日 |
17 |
陆晨虹 |
《来自灾区的姐弟》 |
新民晚报 |
2008年6月16日 |
18 |
陆晨虹 |
《浦东学府珍闻》 |
《金爱心》 |
2007年12月 |
19 |
陆晨虹 |
《淳朴越风》 |
《金爱心》 |
2008年6月 |
20 |
陆晨虹 |
《初识香港学子》 |
《金爱心》 |
2008年3月 |
21 |
李海林 |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区别与关联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8 |
22 |
李海林 |
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合著)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8 |
23 |
李海林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辨析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3 |
24 |
李海林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语文教学通讯 |
2008.12 |
25 |
李海林 |
论语文科学的哲学基础 |
当代教育论坛 |
2008.4 |
26 |
李海林 |
系统开发 点滴积累 |
小学语文 |
2008.11 |
27 |
李海林 |
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 发展轨迹与发展内涵 |
新教育探索 |
2008.12 |
28 |
李海林 |
不妨分开来教分开来考 |
中国教育报 |
2008.2.29 |
29 |
李海林 |
校长在执行新课标中可以做什么 |
上海教育 |
2008.9 |
30 |
李海林 |
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五代教师 |
教育时报 |
2008.4.23 |
31 |
董鹏 |
辗转生发 剥茧抽丝
——联想作文指导 |
《学作文和教作文》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 |
2008年7月版 |
32 |
董鹏 |
发生在“无声心理辅导室”的故事 |
《新教育探索》 |
2008.01 |
33 |
董鹏 |
启德养智新探索(编委) |
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版 |
34 |
董鹏 |
“规范+自选”:促进“好课”的生成——“好课标准”研究报告之一 |
《启德养智新探索》(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版 |
35 |
董鹏 |
我的“联想作文指导”课例评议 |
《启德养智新探索》(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版 |
36 |
董鹏 |
洋泾中学教师多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启德养智新探索》(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版 |
37 |
董鹏 |
高中文言文精译精读 精练(高二年级) |
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6月版 |
38 |
董鹏 |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与能力训练 |
原子能出版社 |
2008年5月版 |
39 |
董鹏 |
“鼠耶?虎耶?”阅读训练设计 |
古吴轩出版社 |
2008年版 |
40 |
吴颖芳 |
抓住特征 综合表达
——《浦东窗口形象介绍》作文指导 |
《学作文和教作文》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8、7 |
41 |
吴颖芳 |
高二文言文全解全译(参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7 |
42 |
钟兴魏 |
真意真趣 艺术再现——“我的生活写真”作文指导 |
《学作文和教作文》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8、7 |
43 |
马黎明 |
关注生活 写出实感——“从葛朗台说开去”作文指导 |
《学作文和教作文》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8、7 |
44 |
马黎明 |
高二文言文全解全译(参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7 |
45 |
冯菁 |
紧扣主题 选材论证 |
《学作文和教作文》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8,7 |
46 |
冯菁 |
大淘金试卷(参编)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08.8 |
47 |
冯菁 |
寒假生活20天(参编) |
淘金文化出版社 |
2008.10 |
48 |
冯菁 |
高二文言文全解全译(参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7 |
49 |
郭岩 |
善于颉取 深化提升 |
《学作文和教作文》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008,7 |
50 |
牟靖 |
2007年四川卷科技文试题解析 |
《快速阅读》杂志 |
2008.2 |
51 |
华蕾 |
高二文言文全解全译(参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7 |
52 |
钱丽云 |
高二文言文全解全译(参编) |
开明出版社 |
2008.7 |
53 |
陈淑之 |
我想说声谢谢
(区一等奖,案例类) |
中共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08年12月 |
54 |
周改英 |
新课程下对话生成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基础教育核心期刊 |
2008年第12期 |
55 |
周改英 |
实施新课程高中化学探究课的特征与思考 |
《实验教学与仪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主办 |
2008年第10期(25卷) |
56 |
周改英 |
高中化学生成探究性学习资源的教学策略 |
《化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
2008年第12期 |
57 |
周改英 |
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创新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
获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
2008年7月 |
58 |
叶丽芳 |
化学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2008.1 |
59 |
叶丽芳 |
探究式学习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实践 |
现代教学 |
2008.3 |
60 |
黄星 |
化学教学中“喻导式教学法”的运用 |
现代教学 |
2008.3 |
61 |
喻华 |
在体验学习中改进课堂教学 |
新教育探索 |
2008.4 |
62 |
喻华 |
体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 推进教学改进 |
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
2008.11 |
63 |
喻华 |
利用862资源“同课异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二等奖 |
2008.6 |
64 |
喻华 |
在化学课堂活动中渗透和拓展责任教育的一点做法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二等奖 |
2008.6 |
65 |
喻华 |
我与“磨人磨课”同成长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二等奖 |
2008.6 |
66 |
肖斌 |
用Adobe Photoshop CS2图象处理软件测定油膜面积 |
物理教师 |
2008.3 |
67 |
肖斌 |
关于“用油膜法估测单分子的大小”实验的几点改进 |
浦东教育研究 |
2007.11 |
68 |
关伟 |
改变当前单一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互动 |
浦东教育论坛 |
2008.6 |
69 |
陈培隽 |
多用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2008年8月获“全国中学物理新课程教研论文评优”二等奖 |
70 |
陈培隽 |
DIS实验系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浦东教育》 |
2008.4 |
71 |
陈培隽 |
浅谈基于数字化实验室的师生互动教学 |
《浦东教育研究》 |
2007.11 |
72 |
陈培隽 |
尝试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
《浦东教育研究》 |
2007.11 |
73 |
王珏 |
“社区听政”制度研究 |
中央教科所课题研究通讯 |
2008.10.28 |
74 |
王珏 |
关注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
《地理教学》2008年专刊 |
2008年专刊 |
75 |
张东升 |
追求“活”的历史教学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2008.1 |
76 |
张东升 |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练习部分(参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8 |
77 |
张东升 |
美洲印第安文明 |
上海教育资源库 |
2008.7 |
78 |
张东升 |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推进学校党务公开 |
第三教育署党委、思研会 |
2008.3 |
79 |
张东升 |
搭建沟通平台,推进党务公开 |
第三教育署党委、思研会 |
2008.3 |
80 |
张东升 |
党员教师要带头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三教育署党委
|
2008.6
|
81 |
姜秀梅 |
君子有材应治之有道 |
浦东新区图书馆 |
2007.11 |
82 |
赢海蓉 |
对艰难进行中的政治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
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
2008.11 |
83 |
徐琳 |
为青春导航 |
心理辅导 |
2008.5 |
84 |
徐琳 |
失衡的天平 |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征文二等奖 |
2008.9 |
85 |
朱红 |
小羊的生日礼物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3.25 |
86 |
朱红 |
猫头鹰搬家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4.1 |
87 |
朱红 |
鳄鱼的悔恨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4.8 |
88 |
朱红 |
狐狸和葡萄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4.15 |
89 |
朱红 |
望天的动物们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4.22 |
90 |
朱红 |
蜻蜓和小鱼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4.29 |
91 |
朱红 |
雪狼之死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5.13 |
92 |
朱红 |
委屈的小狗 |
上海中学生报 |
2008.6.3 |
93 |
朱红 |
以“三大工程”化冲突——上海市洋泾中学化解教师心理冲突的对策 |
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冲突和干预对策研究论文集 |
2008.11 |
94 |
罗洁 |
“精彩”每一课 |
浦东教育研究专辑 |
2008.8 |
95 |
李志平 |
项目教学是促进知识建构的有效策略 |
浦东教育研究 |
2008.3 |
96 |
李志平 |
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成长袋 |
浦东信息技术协会论文二等奖 |
2008.6 |
97 |
沈文艳 |
高中信息科技(参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8.7 |
98 |
沈文艳 |
体验式学习中高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
浦东信息技术协会论文三等奖 |
2008.6 |
99 |
施珏清 |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
新教育探索 |
2008.7 |
100 |
施珏清 |
课例——我们身边的白色污染 |
浦东教育学会案例一等奖 |
2008.3 |
101 |
施珏清 |
以时间管理构建隐形教育磁场 |
上海教育 |
2008.11 |
102 |
安卓 |
Our Common Home |
英语学习辅导报 |
2008.11.21 |
103 |
牛阿凤 |
高考数学能力新突破(参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8.7 |
104 |
邢序铭 |
高考数学能力新突破(参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8.7 |
105 |
姜石林 |
上海市最新高考总突破 数学(基础知识梳理篇) |
上海百家出版社 |
2008.8 |
106 |
蒋平 |
《东方之珠》油画作品 |
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2008.5 |
107 |
蒋平 |
《都市》油画作品 |
上海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金奖 |
2008.5 |
108 |
刘芳 |
对于器乐选修课帮助高中生健康心理养成作用的研究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一等奖 |
2007.12 |
109 |
刘芳 |
《黄浦江寻源》歌曲创作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二等奖 |
2007.12 |
110 |
刘芳 |
《我心中的中国民歌》教案 |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一等奖 |
2007.12 |
111 |
彭学军 |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核心和灵魂 |
中国创新教育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 |
2008.8 |
112 |
彭学军 |
《飞天》在音乐和美术课中交融 |
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
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