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课堂 有效教学优秀征文2
教科研室

我心目中的好课

洋泾中学    张炜

 

课堂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中的主要阵地,在这里通过本人课后的反思,谈谈我心目中的好课。

第一,好课应有“适度,有效的探究”。这些年大家都在“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因此大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探究,似乎探究成了好课的标签,讲授成了旧方法的代表。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而连贯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又称口述法、课堂讲授、系统讲授法等。讲授法可以通过增删内容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通用性强。讲授法可以使比较多的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量大,知识系统强。讲授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等,全面培养学生。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最为独特的优越性决定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在讲授 的图像变换的时候,由同学们分别研究发现 对于图像的影响,同学们研究的红红火火,但不少同学却很难达到一个确实有效的研究成果,或者无法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出应有的结论,所以在这个时候必须有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他的问题讲述,使学生获得系统有效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可以离开而进行,却不能离开"而单独存在,尤其之前一定要",否则学生不一定注意你的,或者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有的问题通过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不用在",而大多数需的问题后教师一定要适当的",学生才能明白,达到演”的最终目的。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在讲授法上更需要磨练自己,这个是自己和老教师的最大差距,有时要讲清一个比如反函数,或者关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之间关系时,感觉呆板,不生动。但在学习了老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后,确实受益匪浅。

讲授法又具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缺陷。同时面对数量巨大的学生进行讲授,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如果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则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不能够积极思维,不利于学习能力和独立思维、批判精神的培养。运用不当的讲授法由于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不能直接体验知识、主要凭借记忆掌握知识。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广大数学教师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在教育理念中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但我觉得这并不就是否定了接受学习,接受学习仍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尽管现在大家都提倡探究式教学,但节节课都搞探究在现有教育阶段和条件下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学要有一个效率问题,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探究教学要花很长时间。

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探究课题,然后还要受教学时间、教学进度、教师精力、班内学生层次的制约,因此探究的实施频率就成为教师要掌握的关键问题。

如果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一节课的结构与实质,而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既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学生又学不到东西,这种探究还不如教师的讲授。但讲授法不等于“填鸭式”的告知,讲授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学习,并恰时给于点拨,这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是并重的,是一个不可分隔的共同体,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名师没有一个不是讲授法的,不会讲授法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名师。

第二、好课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的确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过去难以呈现的课堂内容,几何图形,图像变换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得到很好的解决,如 的大小比较, 的图像变换,用信息技术展示就很明显,再就是在圆锥曲线的生成,概率关系等方面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比如在研究圆锥曲线的生成和轨迹的探求上,原先的教学方法多是在首先经过大量的分析,计算以后得出结论,最后再将结论反应在图形上。有了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工具以后,我们就可以首先研究曲线轨迹的图形,使学生在问题上首先有一个感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探求的意识。

但是现在却出现一种学生看屏幕代替看黑板,点鼠标代替板书的教学情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上课不用粉笔,脱离黑板,完全依赖多媒体。但是有时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有时会突发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动人之处,都往往无法立即加到屏幕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长此以往,这对于学生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数学讲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规范的解题步骤,一堂课学生仅仅跟着老师看屏幕,没有亲历公式的推导,式子结构的变换,那么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只能是看着会,听着懂,做着错,一堂课下来学不着什么东西。因此,绝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黑板,掩盖教师的推理过程与学生的练习过程。

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多媒体的应用贯穿课堂的始终,把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平移到了多媒体上,教师一直坐在或站在电脑前忙于用鼠标点击,投影屏幕成为课堂的主角,上面有全部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文字、动画、图片、音乐、声音等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多媒体平台演示的确直观、形象、生动,文字的外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和实实在在。学生们从头到尾处于多媒体营造的影、音、图、文的氛围里,悦耳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漂亮的动画,课堂确实轻松多了,仿佛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的盛宴。然而在这热闹非凡,无休止的轰轰烈烈的多媒体冲击中,学生们眼花缭乱没有想象和思考的时间,无法屏声静气地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音像之中的内涵。这种从原来教师的“满堂灌”变为了“机灌”或“人机灌”,“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已荡然无存,教师和鼠标的互动完全代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成为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我认为,多媒体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体,主体应当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学习。在教育界喊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不能完成代替板书,板书仍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第三,好课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里合理,科学的评价主要指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满口是“很好”、“很正确”等表扬词,听不到一句批评的语言。我们认为,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表扬和鼓励固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批评同样具有激励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三维目标中提到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心的体验,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方面用得好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反一味地应用表扬,学生也就不拿它当会事了,激励作用也就起不到了。教师应当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既有表扬又有批评与分析,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评价正相关作用。但防止一种表面上没有批评,却对学生造成很大伤害的评价,那就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新问题的冷漠。有时候我在听公开课时,和我自己在上公开课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一个学生的回答没有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说下去,教师就不加评价地让他坐下,可能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另一种较好地思路,反而让他坐下对他的回答不置可否,这将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就是我们讲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这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态度,教师要善于、敢于向学生学习,这也是考验一个教师是否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