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中学教师寻访连柏生同志在南汇的抗日足迹
网络中心

校园网海报1.jpg

2011年秋,《新民晚报》报道了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循着当年进步教师连柏生同志的足印寻访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不久,学校收到年届九旬的新四军老战士范更生同志来信,回忆他当年在连柏生领导下在四明山艰苦抗战的往事,愿意为学校提供当年连柏生在四明山领导根据地建设的史料。今年元旦,洋泾中学学生党校师生拜访了范更生先生。范先生娓娓叙述了抗战时期他在连柏生领导下,在浙东四明山根据地从事教育事业的风雨历程,回顾了连柏生同志从南汇渡海征战浙东根据地并当选为浙东行政公署主任的经过,历历展现了当年游击队融身于人民群众,与占领余姚城的日寇斗智斗勇的生动细节。交流中,我们意外发现当年一起组织人民政府选举、一同从事宣传工作的一位上海美专毕业生,正是当年的我校的艺术教师朱聿先生。范先生向学校校史馆赠送了朱亚民、楼适夷等3位老同志回忆录。其中一本解放前香港出版的楼适夷四明山回忆录弥足珍贵。范先生对我校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的努力深表尊敬。

为了不辜负革命先辈的嘱托,洋泾中学党总支计划在目前不少历史见证人尚健在的情况下,抓紧对连柏生从洋泾中学起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进行深入梳理,对他的足迹进行实地寻访,为学生德育课程开拓一个富有特色的内容。今年21日,洋泾中学教师专程赴南汇六灶、祝桥等乡镇,深入乡间数十公里,寻访连柏生当年领导南汇县保安团第四中队和三五支队在浦东沿海抗击日寇的足印。

1

在六灶古镇,一条宽阔的六灶港穿越城乡。沿着六灶港,青石老街向学街旧宅栉比、古意昂然,依稀可见河畔的青石古纤道绵延东西数里。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六灶地区的抗日武装主要是由连柏生领导的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改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该部队成为我党在浦东的主要武装力量。1939年,为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保卫四中扩编为南汇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简称为抗卫二大)。队伍组建初期,抗日游击战士主要在夜晚活动,衣服以深色为主,当地百姓称之为黑衣队 部队作战灵活,昼伏夜行,打击日本侵略军、汪伪军。六灶地区很多地方都留下抗日游击队战士的足迹。朱家店(现会龙村18组)、黄家宅(现会龙村14组)、闵家宅(现新吉村1组)、陆家宅(现新吉村14组)、徐家宅(现会龙村1组)、胡家宅(现会龙村17组)、张家宅(现连民村16组)、鲍家旗杆(现连民村10组)、储家店(现其成村18组)、顾家宅(现连民村20组)等地,都是当年游击战士的宿营地。在六灶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汪伪军发生过多次战斗。

19405月,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决定由朱亚民同志担任军事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抗卫二大改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连柏生任支队长,朱亚民任政治委员。中共浦东工委和淞沪第五支队领导决定,部队南进奉贤,北向川沙发展,开创奉、南、川抗日新局面。根据中共淞沪中心县委的指示,先后在南汇、奉贤一些地方建立了17个常备中队和一个特务区队,为淞沪五支队扩编准备兵员。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燃起了奉、南、川三县的抗日烽火。1944821,浦东支队的三个主力中队在六灶至新场途中的朱家店永茂桥南伏击从六灶镇南下清乡的日军、歼灭日军34人、汉奸1人。日寇从此不敢再出营巡逻的历史,已经被铭刻在朱家店抗战纪念碑上。

校园网海报2.jpg

2

离开朱家店,沿着宽阔的下盐公路往东,过祝桥镇,在沿途村民的一路指点下,我们的车沿着北三灶港东段——长沟,驶进了蜿蜒的乡间小路。六如村长沟桥畔,正是当年连柏生部队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如今小桥流水,绿野阡陌,长沟水清如练,一群群洁白的小鸭子漫游嬉戏。谁能想到,今日温馨的田园诗画曾经血雨腥风:抗战期间,日寇从金山卫登陆,一路在南汇沿海烧杀抢劫。病中的连柏生被日军追捕时,河畔的农妇把他藏进自己家里,对日寇谎称这是自己的丈夫而保护了连柏生。在叛徒要挟渔民划船夜袭连柏生时,渔民利用长沟复杂的水系,在长沟划了一夜的船,天亮时叛徒才发现南辕北辙。在这里,连柏生的学生——同乡顾正均、杨根元、林有用多位洋泾中学进步学子跟随连柏生老师一起投身革命,谱写了浦东抗战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当年的洋中学子在诗中赞誉:“民族危亡呼救起,长沟歃血举连林,四明山上红旗舞,抗日争先不后人!”

当高云老师在长沟桥拍照时,当地一位老人上前询问我们为何拍“长沟”。当他得知我们是为寻访连柏生足迹时,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的父亲也是当年三五支队老战士,是连柏生的部下。他曾经积累了大量连柏生的资料,并接受过解放日报的采访。他给我们留下联络方式,愿意将来进一步联系,提供给我们更多史料。

 

校园网海报3.jpg

校园网海报4.jpg

 

3

201010月,洋泾中学80周年校庆之际,浦东新区文物保护部门将连柏生领导的“南汇县抗日保卫团第四中队”指挥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找到位于六如村的“第四中队”指挥所遗址,我们来到盐仓镇政府,一位老同志领我们在镇上找到已经退休的盐仓镇志的编撰者咨询,并给我们带路来到盐仓镇西的叶家祠堂,1939年春,成立不久的第四中队副队长叛变革命,在叶家祠堂企图杀害连柏生,军事教官沈光中果断击毙叛徒。叶家祠堂旧址今天已经树立起三五支队死难烈士纪念碑。盐仓的党委书记正是六如村人,对连柏生的那段历史非常熟悉,他告诉我们:六如村已经和新路村合并为新如村,第四中队的旧址就位于今天的悦目路新如卫生院西南的村庄中。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们重新回到盐朝公路南面的新如村。淳朴的乡民指引我们走进在乡间的民宅,找到了连柏生领导队伍的地方。虽然当年的地主老宅已经拆除变成厂房,但是那块遗址纪念碑依然诉说着历史的辉煌。这里临近大海,当年是芦苇丛生的青纱帐,今天依然是一片田野阡陌。长沟沿岸毗邻浦东机场跑道,每隔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从我们头顶降落下来。连柏生当年是否可曾预想:他所生活和战斗的荒蛮海滨,如今已经变成了上海繁忙的航空港。

校园网海报5.jpg

校园网海报6.jpg

连柏生在南汇乡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在我们一路上可以深切感受到。很多乡民依然亲切地称呼“连柏生部队”。由于南汇地广田深,我们一天的行程时间仓促,连柏生战斗过的近海的望海楼、义泓村还未及踏访,当年连柏生渡海前往浙东四明山区的二灶泓(义泓)港、马勒港还来不及寻找。我们将在这一个春天继续启航,也期盼更多对洋中校史怀有深厚感情的师生共同参与红色足印的寻访征程。

                                                             (文字:陆晨虹 插图:高云)

校园网海报7.jpg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