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语文教师培训基地活动报道
其他

2012215下午在洋泾中学举行了本学期李海林语文基地的第一次活动。基地请来了市东中学的李昂老师来给大家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市东中学语文组的实践探索》。

老师先反思了传统课堂文化的弊病,传统课堂文化熏陶出的学生,因为缺乏高质量的师生对话和人际互动,很难培养出问题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科素养提高有限。并概括了市东中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接下来,老师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具体实践。其实践分为“课前工作”、“课堂教学”、“课后评价”、“效果反馈”、“问题思考”这五个方面。在课前工作环节,教研组备课研讨,以明确上课重点环节为目标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定稿;在课堂教学环节,他们注重预习的检测和专题学习;制定了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主动学习的评价表。老师总结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成效:1小组讨论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发言不再畏惧;学会倾听和质疑,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对文本的思考也更多了。他也反思了这种教学方式获得后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六个问题:如课标把握、导学方向、尺度规范需要监督;和教师的控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老师出示了市东中学《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导学案。这篇导学案体现了“整合高中教学内容,设置单元专题”的理念,“专题是主线,课文是论据”老师反复强调说。导学案的布局首先是“知识梳理”,然后是“课时作业”。“知识梳理”又分为“导学”、“导思”、“导问”这三部分。“课时作业”分为“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以落实巩固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

基地学员们对市东中学的导学案和基地使用的导学案的区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基本都认为:这两种导学案一是性质不同,前者是学习材料式,后者是活动流程设计式;二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直接呈现知识或方法,课文起到“论据”作用,后者是把知识内化在活动中;三是维度不同,前者重在课前导学,后者重在课中导学。

最后李海林导师结合他的访美观察,给学员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他对语文课堂教学之要素的思考。他对课堂活动进行了分类,并结合导学案,希望老师们在课堂形态上至少有一部分课搞活动,提出未来语文教改的前沿将是一“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是“活动化教学形态的构建”,在此意义上重申导学案编写的重要性。

这次基地活动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丰富了对导学案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理性思考,带给大家很多启发。

撰稿人:孙彧(华师大二附中)

2012-2-2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