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我们这一纪元才得以在通明的灯光中结束,而非像千多年之前那样,在一片黑暗之中只有几支火把照明。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他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
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7、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犹太血统的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最初只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歇斯底里症研究方面弗洛伊德以自由联想取代催眠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
其实,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才产生的,他先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直到1897年才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20世纪30年代他的理论达到登峰造极。1930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
弗洛伊德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了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弗洛伊德以其对人类精神和行为所做出的惊世骇俗的发现,不仅对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论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而且也对当代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了解以及对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8、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

普朗克,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于这一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以一个科学家对科学、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纳粹分子展开了为捍卫科学的尊严而斗争。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终年89岁。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内,其标志是一块简单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着他的名字,下角写着:尔格·秒。
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他发现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热辐射讲义》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工作,为开辟探索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9、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

居里夫人结婚前名叫玛利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法国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
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Ra)和钋(Po),并因此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作用,并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她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她去巴黎求学,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垂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美籍德裔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读高中时,他就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常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这对他后来提出了相对论不无帮助。
1905年,爱因斯坦做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光分子动理论为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创立狭义相对论,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理论,它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质能相当性,揭示了质量(m)和能量(E)的相当性:E=mc2,并由此解释了放射性元素(如镭)所以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终于他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此后经过曲折的探索终于1915年完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同时也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社会和政治。他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是非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一贯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