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基础教育接轨“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革命
教科研室

(本文转自黎加厚教授新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df0fc0102e8d2.html

    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完成,但杭州市学军中学却尝试把课堂翻转过来——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完成。近日,在学军中学第七届学术节上,该校教师展示的翻转课堂让与会者惊叹不已。

    今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下,23所全国知名重点高中组成了C20高中慕课联盟(慕课指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是在慕课平台下的延伸),学军中学就是其中的成员学校之一。不久前,又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4个省(区、市)的20所初中和20所小学加盟,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也正式亮相。从此,席卷全球高校的慕课开始向基础教育渗透,撼动现行的教育方式。

课外完成知识传授,课内进行知识内化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喜欢吗?

    此次学术节上,学军中学教师方润根展示了一堂高三物理的翻转课。课前,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五分钟的微视频并布置了相应的任务——画一个电路图。课堂上,方润根自始至终没有拿起过课本,而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谁画的电路图更合理。然后,他再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整堂课,由于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气氛异常活跃。

    “‘翻转课堂所带来的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独立思考过后再捅破那层窗户纸,比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方润根在上完这堂物理课后最大的感悟。

    利用微视频先学后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课堂,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的知识,他们能否适应这样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学生。

    “这样的课堂很有针对性,我立马知道了自己在这个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高三女生小金对此感触颇深。“‘翻转课堂中形象化呈现的微视频比文字更有吸引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高二女生小包如是说。男生小雷则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从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但翻转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问,这大大增强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自制微视频,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这样的授课形式,教师能适应吗?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鼓励联盟内各高中制作各学科的微视频,传到网络上进行共享,目前征集到了1000多个微视频。在学军中学,已经有18位教师自发组建了一个微客群,一同探讨如何制作微视频。

    化学教师肖中荣便是其中一位,不到一个月,他就已经制作了3个化学实验片段。同样参与了翻转课堂的语文教师苏丽坦言,制作微视频比备课来得复杂得多:一段时长8分钟的微视频,光是录制视频就折腾了十七八遍。再加上整理思路、预备内容的时间,前前后后花了不少精力。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微视频固然重要,但比微视频更加重要的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在肖中荣看来,微视频与导学案怎么衔接、与教案如何进行融合,才是关键。 对此,苏丽也十分赞同:课堂翻转后,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没有被削弱,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逼着老师改变以我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

    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对慕课抱着开放的态度,认为是未来课堂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他们也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慕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前来参加学术节的董素贞告诉记者,她所在的青岛二中也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教师在走进课堂前,首先要看一下学生对微视频的学习有什么困难和疑惑,然后有针对地给予指导。同时,在翻转后的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提出问题或假设,有些情况可能是自己从来没遇到过的,教师要及时形成解决方案,确实挺考验人的。她补充说。

 

舶来品能否适应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土?

听听专家怎么说

    席卷全球高校的慕课开始向中小学实际学习领域渗透,一方面对它的关注正在持续发酵,另一方面对它的质疑也随之不断涌来:从翻转课堂中出来的学生能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中高考制度?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学习购买电脑、开通网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事实上,这种看上去很美的用云端来上课的教学模式,要真正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土壤中落地生根并非易事。

    “慕课改变了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线学习与学校学习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他甚至预言,作为中小学校长,一定要有敏锐的目光,抓住这一发展机会,占领教育制高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赵中建对此深表认同:慕课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可以看到教师解决问题、计算出等式亦或是把一个概念诠释出来的完整过程,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第一人称的经验视角。

    “慕课最大的魅力在于人性化。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专家吴志鋐教授这样解读慕课,学生在家学习时,完全可以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校。但也有专家认为,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本土化慕课绝不是简单的镜像,而是要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创新。 

    翻转课堂以先学后教为主要特征。(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