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乳业博物馆的感受 --高一(1)企业文化考察报道
学生工作处

班主任:孙翠芳

撰稿人:丁耘韬

今天我们来到江场西路1518号的中国乳业博物馆开展企业文化考察。

我们首先来到古代区,古代区入口处的“古代、近代乳业大事记”,为我们讲述了从2100年前至1946年,我国乳业的发展历程。位于古代区正中间的,是一个2000年前的汉代女性陶俑,名为“哺乳女神”,她手握一个类似现代奶瓶的容器,在喂养怀里的婴儿,专家由此猜测,容器中装的应该是动物乳汁。围绕着“哺乳女神”的是一系列古代书籍、奶壶、图片和一些动物模型,它们描绘了悠久的中国古代乳业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一幅“五牛图”,它是唐代著名画家韩幌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在唐代就非常注重良种牛的优选和培育。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近代区。在近代工业启蒙运动的带领下,我国渐渐出现了一些小牧场和小乳品加工业。在近代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滚筒式制奶粉机。在当时,它的技术原理可以说是相当精妙——通过滚筒内蒸汽加热,使滚筒外乳液干燥,再利用两侧刮片将奶粉刮下,这就是早期制作奶粉的方法。再看看我们的脚下,这是1945年上海的奶业分布图,这幅图上清楚地标有当时各个级别的牧场和加工基地的具体位置。接着我们来到近代乳品商标的展台,在这里,我们能了解到许多爱国人士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例如温州瑞安吴百亨的百好乳品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创建了擒雕牌炼乳,并以高品质荣获1930年西湖博览会金奖,一举击败洋品牌飞鹰牌炼乳。

参观完了古代、近代的乳业文化,接下来去的便是现代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关心中国乳业的发展,曾经先后视察过农场、牧场,并发表了重要指示。现代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这里的展示图以及多媒体flash动画通过卡通形象让我们了解了牛粪的综合利用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里还挂着一张奖状,它的来头可不小,因为它可是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上海乳品一厂的国务院奖状。

后来,我们观看了一部短片,内容为奶粉的制作过程。

通过此次参观,我们了解了乳业的发展历程。知道了牛奶和奶粉的制作过程以及营养价值,使我意识到了乳业的重要。这次参观尽管短暂但是十分有意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