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中学2015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报道
学生工作处

    2015年8月1我国的建军节,也是洋泾中学2015级学子冒着酷暑新生报到的日子。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从今天开始是高中生了,这是培养我们学习和生活能力一个重要时期,更是我们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入各自教室,轻声交流意见,眸中难掩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憧憬与喜悦。

2015级新生入学典礼——勉励与期待

撰稿人:高一(1)班 陆世滢

    81日上午9时整,我们进行了入学典礼。入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张少波校长首先发言,郑重介绍洋泾中学的发展情况,真挚表达了对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表达了对学生的美好祝愿与期待,让学生们很快升起一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洋中的一份子,很受触动,也逐渐明了了洋泾中学的校训“负责”的真正含义。

062_副本.jpg

《洋泾中学生须知》解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撰稿人:高一(3)班

    盛韶华老师为高一新生进行了《洋中学生须知》的解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想取得成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须知》正像一盏明灯指引高一新生并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这是一个学生品行修养和素质的体现。

    《洋泾中学责任教育十二事》是其中的重点,还有由2003届校友李炯定,现为电台知名主播丁丁所创的十二事三字经,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事情并记在心头。《学生须知》中还有《洋泾中学学生礼仪常规》、《洋泾中学爱护公物制度》、《洋泾中学宿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清晰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洋中高一必不可少的小手册。本次解读意义非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洋中,这一所时时刻刻都遵守校训“负责”的学校。

    相信2015级新生一定能严格按照要求,做一名优秀的洋中人。

068_副本.jpg

校史教育——继承和发扬

撰稿人:高一(2)班 陶紫信

    我们坐在学校的“道德讲堂”中,聆听和蔼可亲的陆晨虹老师向我们介绍洋泾中学的校史。洋泾中学于1930年由第一任校长张载伯先生创办的,是浦东唯一的市立中学。在最开始创办时,连一座教学楼都没有,借用一栋小学的楼房来上课。听到这里,突然有一股自豪感涌上心头,这是一所历史多么悠久、建立多么不易的学校呀!我想,我们大家在这里度过的三年,也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后来在战争中,收到了日寇的炮击,学校的房屋被炸毁了,但是大家转移到了租界里,坚持继续办学,有许多学子依然慕名而来。战争结束后,转移到了俞家庙为临时校舍,老师给我们看了俞家庙的照片,从图片上看,当时的环境非常简陋。使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学生们会自带板凳来上课,知道有学习的机会不容易,都纷纷刻苦钻研、学习,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

    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学校的校歌《红日涌东方》,我们现在所唱的版本是在战争过后经过众师生的回忆而谱写出的,传承了先辈们的不屈精神。而我们,也应该继续传承、发扬。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洋泾中学的许多名人,有歼8和歼10的总设计师,有盛大创办者、原中国首富陈天桥先生,还有为校歌作曲的陈歌辛先生……他们都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前辈们,在洋泾中学的校史上画上了绚丽的一笔。 065_副本.jpg

中加国际课程介绍——中西合璧

    国际课程部的主要负责老师刘力老师为全体高一新生,对于中加国际课程班的学习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介绍了国际部的师资力量。并通过幻灯片展示加方课程以及中方课程,是如何评价的。刘老师向新生们讲述了许多国际部的活动,都是十分有意义、有内涵的。其中,有在圣诞节和加拿大当地的志愿者一起帮助别人的活动,有参观许多名牌大学游历的体验,有和加拿大当地的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等等。

    最后,刘力老师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在洋泾里度过饱满、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并在三年后都能进入理想的大学。

指路明灯——高中学法指导

    学生在高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这场讲座就是由教导主任黄星老师带来的高中学法指导。这仿佛给高中三年的航程点燃了一盏指明灯,从此不再迷茫,而越发清晰。黄星老师开始便提出了讲座的主旨:“了解高中学习,努力奋斗拼搏,实现理想目标。”随后,黄老师介绍了洋泾中学的课程开设,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都提供一个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平台,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高中的基础课程比初中更加地丰富,也更加地重要。并不能只将关注点放在主课科目语数外理化上面,因为整个高中阶段,同学们将面临十门课程的学业考。随着多数重点大学参与了自主招生,并对知识的广博性和全面性投入了更大的关注,所有学业考科目的重要性也随之更加显著。他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高中虽然是三年制,但新课程内容一般不到两年,选择哪几门作为高考加试科目,到高二老师对于这几门就将以高考要求来对待,同时,学校在选拔参加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时,也是按照高中历次考试的名次进行排序。这样,高中第一年的学习也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呢?黄老师的答案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勤奋,另外也要明确目标。你希望上什么大学,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科学严谨的计划,将它分割成小到一周甚至一天的安排。另外,也要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学习往往不能再像初中一样,总是依靠老师的督促。

    黄老师的学法讲座贴近高中生活的实际,使新生们收醍醐灌顶之效,对于高中的学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如何取得佳绩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有同学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经过教导主任这场讲座的勉励,她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为此奋斗,认真、踏实地去学习,让自己这三年的青春不留下一丝的遗憾。

084_副本.jpg 

“树立人生目标  创造美好未来” ——生涯教育讲座

撰稿人:高一(5)班 洪韵琪

    毋庸置疑,高中,是同学们迈向成人、把握自己未来的关键一步!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通过今天张丽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洋泾中学对于生涯教育的重视及其对我们创造未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什么是生涯教育?顾名思义,生涯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青少年完整人格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特别在我们青少年阶段,是开展生涯教育的决定性时期。目标,远见,规划。这三个词无疑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方法,也是为我们创造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  ]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也就不明确什么风对它来讲是顺风。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占3%的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的人,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最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生活都过的很不如意,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怨天尤人。

    感想:由此可见,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远见和规划]

    这是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有两只毛毛虫,都长大了,各自去森林里找苹果吃。

    第一只毛毛虫到了一棵苹果树下。它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研制了一副望远镜来观察大苹果的位置。它很细心地规划好行程,开始往上爬,不慌不忙,因为它知道该往那条路上走,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它理应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但却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因为苹果没等它来却已烂了。

    第二只毛毛虫不仅做事有规划,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让自己满意的大苹果,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感想:这两只毛毛虫虽然都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完成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但是第二只毛毛虫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因为,它更懂得未雨绸缪,它更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更有规划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我们不仅要学会制定目标,合理规划,更不可或缺的是要明白未雨绸缪。

    生涯教育一直是广大师生的焦点,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清晰地明白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成为适应社会变化挑战的人才。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体会,我认识到了目标,远见,规划的重要性。人生道路曲折漫长,但关键的往往是只有这几步,愿我们能够牢记那三个词,走好高中每一步和人生每一步!

087_副本.jpg

多彩的青春——校园文化介绍

撰稿人:高一(6)班 王珊

    今天上午,我们兴奋地坐在道德讲堂内聆听学长学姐为我们介绍洋泾的校园文化。

    来自学生会的学长学姐们风趣幽默地为我们介绍了学生会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们对洋泾中学的校园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多了几分期待。学校的洋中杯和运动会让男生们摩拳擦掌,而十佳歌手,舞蹈比赛等文艺类的活动也让女生们跃跃欲试。

    接下来各位学长学姐又为我们介绍了洋泾的社团,他们也不遗余力地推荐了各自的社团。不同类型多达30个左右的社团让我们都很兴奋,大家都在悄悄地讨论着自己想去哪个社团。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纵横辩论社和模拟联合国社,这两个社团让我们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大家仔细聆听学长学姐的介绍,渴望加入自己向往的社团。每周两节的社团课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充满期待。

    听完了学长学姐的介绍,大家都对洋泾的课余生活十分期待,也十分高兴当初选择加入洋泾中学的大家庭。

    希望在新学期能融入到洋泾的校园生活,为洋泾争光添彩!

一切从“心”开始——心理讲座

撰稿人:高一(7)班

    白驹过隙,转瞬间我们已经历了中考的洗礼,从初中毕业,进入了这所老校——洋泾中学。有人喜悦,有人失望,有人因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而快乐,有人却因为考试中发挥失常而不甘。但是这一切已经不重要了,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就如心理老师徐琳老师所说的——一切从“心”开始。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我们要用一个全新的心态来面对全新的生活,于是理所当然我们的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徐琳老师首先让我们进行了二十道自测题,让自己对自己的适应能力有所了解。现在的我们,从小在安逸、快乐的环境里生活和成长。我们被教授知识和技能,可是缺乏的恰恰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当今社会,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在不断地被翻新的,它们会过时,但良好的适应能力却是必须的,无论我们到哪里都能受益。

    初中升入高中,我们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适应,可能会为了那么多的学科而烦恼,可能会因为害羞而不知该如何与新同学交流,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不定性,很多很多的困难,就像握手习惯哪只手指放在上面,如果换一下会很不习惯一样。凡事都有一个适应期,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凭着顽强的适应能力也能度过这些难熬的阶段。

    最后,徐琳老师提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把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都放进沸水里煮二十分钟,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呢?答案是:胡萝卜会慢慢融化,变成浆糊;而鸡蛋会变得越来越硬;但是咖啡豆却会越煮越香,散发出浓浓的醇香。那么它们代表着什么呢?他们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人。

    有的人是胡萝卜,外表看似坚硬、强壮,一旦被扔到困难的沸水中,便会抬不起头,整个人都很自卑,丧失了希望,选择了放弃,不再进取,甚至自暴自弃。

有的人是鸡蛋,起初拥有柔软而敏感的心,却在生活压力下逐渐变得强硬而冷漠,渐渐冰封的心离他人越来越远。有的人却是咖啡豆,在沸水中,在困难中适应,实现了独自的伏势,越煮越香,越是艰难越是发挥了自己的价值,成了最后的成功者。《孟子》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你是要做软弱的胡萝卜,强硬的鸡蛋,亦或是成功的咖啡豆呢?其实,答案都早已在我们的心里。

    所以,作为新生的我们,既然踏入了高中校园的门槛,就应像咖啡豆那样努力地适应新环境,制定新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绚烂!

088_副本.jpg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