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沈 溢
撰稿人:傅曦弘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们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大挑战——高考。在高中三年的不断磨砺下,我们不断充实着自己,让自己不断进发,成为一个爱国,爱校,爱知识,懂礼仪的洋中学子。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中植根于心,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带领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那银杏树一般,岁岁年年,从幼苗渐渐成长到满树金黄亮丽。
为了不让这看起来浅显易懂的24个字仅仅停留在教室的公告栏和同学的表层记忆里,本周二我们班进行了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展开的主题班会,结合当今从各类新闻中影射出来社会现象,对其进行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从几年前的云南火车站新疆青年砍人事件,到现在中国游客出国旅游外国媒体对其低素质行为的不留情面的报道,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仍处于调和阶段,社会的不文明形象仍然存在,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也仍然存在,而这需要中国全民众的团结和努力。只有民族的凝聚力变得更强大,我们的国家才可能在经济和政治上行走的更加稳健,才更可能实行更广泛的民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拿新修订的《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来说,在猴年新春,这项最严“禁放令“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受益于烟花爆竹燃放明显减少和良好的空气污染扩散条件,上海市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等水平。法制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以法律的形式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将社会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才有可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而今年春节期间哈尔滨度假村的”天价鱼“事件让我们对这四个词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明码标价“不代表没有欺诈行为,诚信经营应该包括公平计量,如实提示消费风险等。用明码标价的幌子任意”宰客“,这家企业不仅担当不起”敬业“二字,还为”诚信“这一基本素质抹黑,实在可耻。
而对于我们高中学生而言,最后四个词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国的公民,我们必须热爱祖国;置身于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我们要与师与同学友善和谐,尽心于自己的学业,在考试等日常生活细节中秉持诚信的良好品质。
在高考路上奋斗的我们,有汗水,也有欢乐,我们亦将在学习生活中铭记此24字,朝着未来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再创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