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南京行系列报道一
历史的倒回之金陵古都南京行
历史,是已逝的,曾昔的;也是明理的,真实的。我们回眸,历史如青衣女子般淡然一笑,有美有凄,需要我们去探寻。我们高二年级,在初春迎香之际,来到金陵古都——南京。这里往昔繁华喧嚣,载歌载舞;近代颓唐死寂,糜烂沉重;如今飞速发展,欣欣向荣。我们来到这里,回看历史,展望未来,品味都城的沉香古韵,缅怀大屠杀中逝去的南京同胞,感恩伟大的国父孙中山。我们探寻从前往昔,我们喟叹明日来年。
看着路途倒退的一栋栋建筑,不曾想过风格相似的景,却是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心酸。南京的建筑和上海没多大差别,但雕塑却是风格迥异。上海有海派洋风,南京有古韵美感。而更引人注目的,无非就是那沉重的关于大屠杀的雕塑了。

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穆的雕像让每个班级都变得沉默寂静。眼前,历史倒回于1937年,那些杀戮,那种残忍,那些冤魂,这是一段令中国人民蒙上耻辱的历史,是一件让华夏儿女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们不再欢笑,心情也变得十分沉重。耸立着的受害妇女,躺在怀中的死婴,骨瘦如柴的哭泣的老人,还有怒目圆睁的老妪,这些青黑的雕塑,展现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沉落是,更是三十万亡魂在天的悲怆。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却不愿回想这悲痛的往事,只因它被岁月赋予了太多的沧桑。灰寂的积云掩着苍穹,同学们的呼吸也凝重了,脚下灰黑的石子摩擦着鞋底,历史也停住了滚动的齿轮,在主持人和学生代表的发言下,我们仿佛置身于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大肆屠城,残害生灵,毁坏城市,奸污女子。同学们的悲愤一时难耐于心,三十万亡灵的哀嚎就似回荡在耳边,这不可磨灭的历史,这铁的证据,我们坚信,这冤情、这血债,自会让行事的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罪恶的心是永远无法得到饶恕的。每个班的同学都感同身受,挺直的站立着,目光中也闪烁着悲痛与愤恨。看着四周,原先这儿可是被日军残害侵蚀的人间炼狱啊!而如今生机的一草一木,鲜亮的一壁一瓦后,竟掩埋着南京受难同胞的鲜血和骨肉,我们为被扼杀的生命哀悼,我们为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而愤慨,我们更为民族惨遭蹂躏而痛惜。我们亢奋地想要保卫国家,想要深深地将自己奉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如果可以,我们愿意。 
“每一个云朵背后,都藏着一个心碎的故事”无辜的冤魂,三十万亡灵,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惊惶无措,他们的勇敢无畏,让我们震撼。作为高二的莘莘学子啊,我们这个18岁激情澎湃的年纪,就应该展望未来,前进迸发,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洋泾中学的校训引领着我们,今天五百个莘莘学子在这里,我们相信自己,可以让学校骄傲,也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
爱国教育仪式结束后,我们进入了纪念馆,暗沉的色调让进去的同学都不敢窃窃私语,详细的史实和照片让我们更了解当时侵华日军的残暴,和手无寸铁的百姓在残暴下显得卑微的生命。
只见一面大墙上印着日军大屠杀的方针:“大体上不保留俘虏,全部处理之。”在敌人的军刀下,百姓的生命竟是如此不堪把捉。一面又一面墙,一张又有一张照片,一个又一个骸骨,无穷也无尽的,不只是受难者的尸体,更是日军无法被饶恕的杀人游戏的残暴。我们参观着,愤怒着,沉重着。那被还原的历史,是无法磨灭的事实,所以我们需要去缅怀那些勇敢的抗日战士,还有那些敢于反抗的妇女老人,他们是值得被尊敬的!
看着墙上的小视频,幼时惨遭日军的伤害,家破人亡,孤寡一人的孩子,如今都已经是斑驳白发的老人了,可是对七八十年前的杀戮依旧记忆犹新,他们侥幸逃脱,却也少不了亲眼看着失去父母家人的悲痛场面。我们同情,我们哀悼。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着,观赏着,悲痛着,纪念馆——万人坑——十二秒的生命……有很多很多揭露罪恶的场所,而那个十二秒的生命,让同学们都不禁泪湿眼眶。每在心底默数十二秒,就有一个水滴滴落,墙上的照片就亮起一张,就这样的每十二秒在当时死去一个同胞,这个速度,让我们开始恐惧害怕当时惨绝人寰的暴杀,这种极罪恶的罪恶,我们无法忘却。
第一天的行程十分沉重,不是繁华的六朝古都,而是惨遭侵犯的南京。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听闻了大屠杀的历史,也思考了很久。“可以饶恕,但不可以忘却。——约翰·贝拉”的确不要盲目将仇恨加注于仇人之上,而是要理性地对待历史,重要的是让自己强大起来,每个人都如此,那炎黄子孙就不会有79年前如此大的屈辱了。就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说的那样:“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在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的确,想了很久……
把悲痛埋在心底,我们或许也可以用繁华喧嚣,用朦胧古意冲淡悲伤往事,换一个角度来看看南京,换一种方式来探寻古都。接下来的一天,踏上轻盈的步伐,每个班级都有自由的小组单独行动,考验着大家的集体性,也给予了自由和独立性。民国国父孙中山的让人望而生畏的高高陵墓中山陵,或是天文爱好者愿意攀爬上高山的紫金山天文台,是渊源流长的高等学府南京大学,或是气势恢宏的金陵古刹之一静海寺……古都的优势就是源远的历史,沧桑的文物赋予了南京别样的古香气质,宛如婷婷少女,盘发髻,插朱簪,搴芳撷草般优雅动人。每个小组分散开来,选择不同的时间点,不同地址进行考擦探寻其美。 
那天的云都散了,阳光倾泻而下,给万物都染上快乐的釉质,美好的,经典的景,融合着闲适的情,在他乡,我们竟也生出留恋之感,就算陵再高,山路再陡峭迂回,小昆虫再多,脚下的路再长,我们也享受与其中。不同的景点不同的感受,路途中交流收获,同学间增进了情谊;仰望俯瞰,脑子里装进了知识;垂涎于南京美食,我们增了份品味。这样的一天,历史回倒,享受自然,放松自我。很简单,我们很快乐。
时间过得很快,两天时间不紧不慢,吸收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第三天的考察地点是总统府,中国古今的发展史,新旧文化变革的发展,孙中山与蒋介石的历史,我们也利用历史书上学过的知识与此对比,重合与补进,我们走走停停,看船儿,喂鱼儿,赏花儿,肆意的暖阳,我们慵慵懒懒,却又清清醒醒地走着,结束了南京行的所有考察。
临近尾声,年级的同学们似乎都对南京的一草一木动了情,留恋兮,顾恩兮。在车上,草木后退着,房屋也后退着,历史也倒退了,我们三天探寻了不同时代的南京的历史,有喜有悲,有欢有怒,同学们的感情也根据不同背景的地点的考察而变换着,就算是短短三天,也将南京民记在心中。一瓢一碗,一砖一瓦,都关着情。此次考擦活动也是卓有成效的,劳逸结合,清新的景,倾心的情,给每个人一样的物却收获到不一样的情。但相同点就是,我们都被时时刻刻提醒着18岁的年纪,我们已经有了成熟的使命感,我们需要在这种年轻有活力的年龄,找到自我,找到方向,全力发展自己,未来终究属于有把握的人,而国家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而发展。倒退着,都倒退着,只有车窗里的我们,在路上前进……从前往昔,明日来年。
撰稿人:高二(3)班邵冰燕
图片提供:高二(4)班沈泽乾
高二(5)班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