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中学邀请第一代少先队员章大鸿校友重返母校举行报告会

1946年2月16日,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创办的进步报纸《新少年报》传入洋泾中学,传播科学理念,倡导进步思想,直面社会问题,抨击反动统治,引领洋中师生走向自由解放。这份报纸,与解放前上海地下学生运动紧密相关,与上海地下少先队血脉相连。以《新少年报》的小记者和发行员队伍为基础,1949年的4月4日,上海地下少先队诞生,首批队员23名,洋泾中学1949届初中、1952届高中生章大鸿同学就是其中一员。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正式诞生。

2017年10月13日,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金秋,洋泾中学邀请来年届八旬的1952届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百老讲师团成员、上海地下少先队第一批队员章大鸿同志重返母校,作主题为“继承少先队优秀传统,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报告会,跟同学们讲述解放战争时期洋泾中学校园里的地下学生运动和同学们在浦东秘密发行《新少年报》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刚刚复校的上海市立洋泾中学俞家庙临时校址

章大鸿就是从这里宣传发行《新少年报》
章大鸿同志回忆了1946年,抗战刚胜利后他考入上海市立洋泾中学后,在黄浦江东岸老白渡的俞家庙庙堂里上课的艰苦生活,数学课上地下党员曹文玉老师把《新少年报》带进学生中间,启迪学生独立思考:“中国一直在打仗,打了日本鬼子,现在自己人打自己人,弄得大家生活不安定!” “国家把钱用在打内战上,老百姓越来越穷,读不起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新少年报》指引章大鸿走进社会、传播真理,在曹老师的鼓励下他成了《新少年报》义务小发行员,还把自己身边的事写成一篇篇稿子发表,编辑在《给小作者》中说:它“有很丰富的爱与恨” “我们要对‘苦孩子’有强烈的‘爱’,对恶势力有强烈的‘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感情,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苦孩子”,他到杨家渡芦花滩张自强等同学居住的生活艰难的棚户区观察,那里大人孩子谈的大多是失学、失业、涨价和内战,他跟着《新少年报》的编辑和小作者走进肇嘉浜滚地龙,看到船民因为被抓壮丁而家破人亡的惨象……为了宣传真理,他除了在校内征订,还通过邻里好友,到浦东地区的知仁、正谊、市范、光辉、震修、海兴等中小学校征订报纸,参加地下少先队组织的情报收集工作,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把祖国之春即将来临的讯息传向黄浦江东岸……

新少年报第100期休刊号上刊登的章大鸿诗作《假如我是匕首》
洋泾中学新任校长王海平同志会前专门问候了章大鸿同志,悉心了解解放前夕洋泾中学地下学生运动和地下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并对前辈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报告会由学生处主任盛韶华同志主持。报告会的录像将分发洋泾教育集团各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