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要《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2011-06-02 18:14:48)转载▼
标签: 杂谈
1、冥想:愁闷心烦之际,还可微闭双目,目视鼻尖,以鼻对口,以口问心,气沉丹田,浑身放松,大脑入静,能静则万念俱空;不能静则开始冥想,以一念压万念。可以想自己以前到过的印象最深的、曾经流连忘返的风景区。——《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8页
2、三重收获:
尽管生活清苦,但绝大部分教师仍以为国分忧为荣,以为民吃苦为乐,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许多教师心甘情愿在这住房条件差、额外收入少、耗心费神的学校工作着,心甘情愿当这许多人都瞧不起的孩子王。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1)收获各类人才。(2)收获真挚的感情。(3)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37页
3、治病救人周:主要以自己给自己治病为主,每位同学找出自己心灵中的一种主要病症,然后写出症状、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和疗程。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28页
4、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
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
闲思困扰人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一类闲思只是没用,耽误做实事,闲思本身并无直接害处。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忧虑就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邻居又会如何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失误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失误的措施了。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30页
5、"八有":
教室里要养花,要养鱼,窗户上还要有窗帘,教室前面要有脸盆、毛巾、香皂等洗手用具;还要有暖壶、茶杯等饮水用具;有推子、剪子等理发用具;有纸篓,有痰盂。加在一起是8样公用的备品,我们管它叫"八有"。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37页
6、心理病历: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这样就需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互相配合。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写心理病历。
心理病历包括五部分内容: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55页
7、说话接力本:学生都认为自习课说话,包括商量解题方法,弊大于利。说话的人一多,大家就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音量一大,自习课就显得乱,降低了学习效率。另外,一节自习课才45分钟,遇到一点问题就去问别人,不仅干扰别人学习,而且还容易使自己不深入思考,从而变得浅薄。怎样监督检查,把这个自习课不说话的规矩落到实处呢?一种有趣的监督办法,即设立自习说话接力本。这个本子由一位同学承包,本子有64开日记本那么大,打上格,分成姓名、说话时间、接交人姓名、惩罚方式等4个栏目。上自习了,由承包人拿着这个接力本,他边学习,边听有没有说话的声音。有人说话,他一看,是孟凡强正回头和别人研究题,他便走过去,把自习说话接力本交给孟凡强。孟凡强登记完毕,接力本暂时属于他了,他便开始观察,寻找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65页
8、高效学习日:“高效学习日”激发了学生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赛的气氛,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奋力向前的场效应,促使平时较懒惰的人也紧张起来,分秒必争,写完了、干完了,一个个眉飞色舞,洋洋得意!
设立高效日,一般先引导学生在前一天订出计划:这一天的活动时间表与往日有何不同,各学科书面练习共完成多少页,复习和预习的任务量最好也落实,数字具体一些,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就强。
高效日这天,教室内一般规定为无声日,即使课间也不说话,需要说话时到走廊,到操场。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节奏紧张的感觉。
高效日这天,不一定每个人效率都明显高于平时。按照人体生物钟节律,有的也许恰逢这一天,赶上体力、情绪、智力三个危险日,这样他就很难把握住自己,还可能看到其他同学们紧张地学,更加重了他把握不住自己的焦躁感。逢这时,不要以为是高效日不成功,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个别同学效率上不去的原因,帮助他排除故障。
应该说,每个人平时学习,也有低效日高效日之分,这如同大海中的波澜,有波峰,也有波谷。这时的高效日,是自然状态的高效日,很难达到更高的高度。倘经过集体和个人的精心设计,高效日的目标会超过自然状态的高效日,并会不断超过,高效日的动力也会比自然状态下的动力源要广,要大。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87页
9、智力节律:我们平时都有一种感觉:体力有时充沛,有时并没有病,却感觉浑身无力;思维有时敏捷,有时反应迟钝;情绪有时极好,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也不烦不躁;有时没什么不顺,心情却莫名其妙地烦躁。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生物钟每天都有高潮低潮的区别。另外,还发现,人体体力每23天、情绪每28天分别发生周期性变化。他们称23天的变化周期为体力节律,28天的周期为情绪节律。奥地利的特里舍尔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的智能和考试成绩也与节律周期有关,经研究发现这个周期为33天,并把这个周期称为智力节律。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08页
10、三级管理网络:
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40页
二、主要观点摘要:
1、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而满足。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1页
2、笑对人生
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便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
我曾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处理过较复杂的问题,结果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家很容易便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了。我便叮嘱自己,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能提高笑的水平呢?
(1)首先要多做实事。
(2)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
(3)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
(4)要看到自身的渺小。
(5)郾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
(6)做感兴趣的事。
(7)唱几支歌。
(8)拖拉法
(9)冥想。
(10)善于寻找欢乐。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5页
3、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有的青年人推卸掉领导让他担任的班主任的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把自己变得无能力。另一部分青年人抢挑重担,抢着当班主任,抢着当比较乱的班级的班主任,他便抢到了一个增长能力、锻炼自己、显示自己才干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头的表现不会很出色,但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加和学习的深入,他定能成长为成熟的班主任,一定会具备驾轻就熟管理班级的能力。而推卸了班主任重担,特别是推卸了乱班班主任重担的人,一定不会有当好班主任的能力,一定不会有当好乱班班主任的能力。
同样,一年又一年上班工作,倘若一个人工作量不足,有充分的剩余时间没法消磨,便只好用闲思,或用忧伤,或用牢骚,或用闲话,或用百无聊赖的心绪,或用自责懊恼的感情,或用玩扑克、打麻将来消耗掉剩余的时间,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自己低水平的工作。
抢工作干的人呢?如同没有时间叹息的蜜蜂,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忙于提高,忙于自我更新。几年过后,便是一个能力强的班主任了。
我们的社会正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少劳不少得、多劳不多得、无能的人不少得、能力强的人不多得的可悲现实正在改变。如今,社会已进入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时期,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应该储备能力,增强能力,而增强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即使不是为了明天,仅仅为了使我们今天活得有价值,活得少一点懊悔,多一分自豪,我们也该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4、学生应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55页
5、科学管理班集体
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我的班中,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37页
6、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
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班委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值周班长,这些干部中最关键的是常务班长。
我们班的常务班长,用我校老师们的话说,其实就是一位班主任。班级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习、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都由常务班长总负责。
常务班长的选择确定,是我新接一个班之后的一件大事。
那么班主任是不是真的像没有一样,一点不起作用了呢?当然不是。
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后盾,是班干部的顾问,是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那是逼出来的。倘若孩子的母亲、学生的班主任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当好后盾、顾问、导演,那么孩子们的自主能力一定比自然逼出来的要更强一些。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41页
7、、一个星期玩一节课,同学们在玩中开怀大笑,在玩中训练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有的则训练了记忆力、想像力。玩得痛快,便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玩得痛快还有利于使人的潜意识感到生活可爱,感到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在玩中增强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观察力,还可以向学文化知识这方面迁移。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208页
三、案例:
1、选一位控制教师发怒的同学
一次,学生在教室里闹,每人拿条绳子,你抽我,我抽你,你捆我,我捆你,屋里弄得乌烟瘴气,桌椅东倒西歪,我看了,气不打一处来,破门而入,满脸怒气。学生一见,顿时惊呆,不知所措。我本应理智清醒地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学生分析利弊得失和控制不再重犯的方法,但人在发怒时一般不会这样做,一般都会找发泄怒气的方法,发泄得越厉害,心里便越痛快。于是学生成了我发泄怒气的对象,我狠狠地训了这些同学一顿,又让他们在教室前面站成排,责令他们将打人的绳子高举过头,有的同学累得汗流满面,我还是不肯饶恕。当时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处在愤怒中的我,也像劣迹学生处在激愤状态时一样,不顾一切了,对抗就对抗下去,非把你压服不可。
这以后,再和这几位同学见面,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他们躲避我,我也不自然。
每次发过脾气之后,都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伤害,我自己也陷入情绪陷阱之中,懊恼后悔。深深尝了发脾气的痛苦之后,我认识到: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
发脾气的人大都尝过发脾气的苦头,大都有控制自己的愿望,平心静气时充满战胜自己的信心;一旦情绪的怒涛翻卷,薄弱的意志大坝便被冲垮。怎样在冲垮前便请人帮助堵住?我向学生讲了自己内心的冲突,请同学们帮忙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请大家帮忙外,还请一位同学具体负责,当他发现老师的脸色多云转阴时,便及时提醒、劝告。我表示决心说:“只要这位同学一提出警告,老师一定听从,立即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王迎同学自告奋勇,愿意负责控制老师发怒。这位同学的母亲是我在电机厂时的师傅,从小我便熟悉这位同学。在他的眼里,我不只是老师,更多的还是熟人、是朋友、是兄长,即使我当了他的班主任以后,他也常常和过去一样和我开玩笑,随随便便,想说啥就说啥。王迎为人又单纯、直爽、热情,心地善良,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喜欢直截了当,不会转弯抹角。他负责控制我是再合适不过了。
有一天,校内两个班级发生斗殴,我把几位蛮横的学生找到办公室。批评他们时,还不太服气,双方又争吵起来,强者又向弱者出了手。一气之下,我采取了过分的措施,狠狠惩治了霸道的学生。风波压下去了,我同被惩治的学生谈了心,他理解了老师,我们成了朋友。但由过分措施而产生的内心不快却缠绕着我,我离开办公室,向自己班的教室走去,想排遣一下不良的情绪。
那时自己刚接班不久,学生还没有自治能力,学生们像是给老师守纪律,给老师当长工,给老师学习。教室南面的4个大窗户对着操场,北面的一个窗户对着140米长的走廊,我通常从走廊的窗户往里望,这个窗户便成了我和学生监视和反监视的前线。
我还没走到窗边,便听到屋内乱哄哄,刚到窗外,便见4位同学在教室打粉笔头,还有十几个人助威,搅得别人无法自习。我本想到自己的班级轻松一下,改变烦躁的情绪,不料自己的学生也是这么不争气,烦躁愈加烦躁,怒从心头起,冲进门去,想大发雷霆之怒,狠狠惩治那几个人。学生见我出现,立即惊呆了,正闹着的几个人见我怒容满面,一个个不知所措。我正要大吼一声,王迎同学站了起来,笑着看我——在这种气氛中,也只有他还敢笑。我一时竟忘了过去的许诺,问:“你站起来干什么?”他又笑着,不自然地挠了挠头,说:“老师过去让我帮助您控制发怒,不知道今天还算不算数?”
是啊,过去当着全班同学面说的请人家控制我发怒,今天又当着大家面提这个问题,我能说不算数吗?我咽了几口唾液,稳定了一下情绪,硬是压住了自己到嘴边的话。为了缓和一下紧张的空气,我请王迎同学到外面。我们在走廊里一块商量处理乱子的办法,在融洽的气氛中解决了问题,使几位违纪同学从内心产生了想战胜自己的愿望。
王迎同学多次有效地控制住我,使我不发脾气,渐渐地,我爱发怒的脑细胞利用率低了,能力也低了。每当回忆起这些,我便充满了对王迎同学深深的感激之情。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30页
2、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
1992年5 月6 日,我刚从深圳归来,校内来了六个省、市、自治区的老师听课。我连上了几天公开课,到 5 月20 日轻松些了,一天只接待了四个市的客人,都是谈开会的事,我以为不会有人听课了,但是进班级时,教室的过道上又坐满了人,本该复习,听课老师一多,便改为讲课,我选了《扁鹊见蔡桓公》这一课同学们查资料,翻译,讨论,教学重点基本掌握了。我想,学习最差的同学能不能熟练地掌握了呢?便说:“张军同学,请你翻译一下第一段。
张军没有推辞,站起来,很有信心的样子,不料才译第一句话,便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把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在张军之前,已有五位同学读、译此文,没有语音错误,蔡桓公又是这课的主角,一篇短文里“桓侯”“桓公”出现了11 次。从上课到张军发言,大家读说“桓公”“桓侯”不下30次,都是正确的,即使如此,张军也还是读错了,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同学们、听课老师们笑不奇怪,哪有人家说了30多遍以后,他还读错了呢?
错已成事实,课堂上,我显然不能停留在笑上,不能停留在张军不听课就批评他一顿了事上。张军就是挨批评太多,已经找不到自己的长处,没法扬长,自信心没有立足之地了。我应该帮他找到长处,帮助他的自信心建立根据地。
课堂上,大家笑过之后,我表扬了张军的长处:“我发现,张军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同学们先是一怔,紧接着大家为张军鼓起掌来,大家理解了老师的意思:桓和恒是形近字,上课时张军没听课,这是他的错,但到他发音时,他能根据桓字的字形,想到恒字的读音,这说明他进行了一番独立思考,而不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读,不想。
如果他经常这样独立思考问题,学习肯定会有大的进步。这表扬使张军增强了自信心,别的同学也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95页
3、学生座位自愿组合
组合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四厢情愿。
同学之间组合、交友也是如此,有的懒同学交了个勤奋的朋友,不久也变得勤奋起来。有的好计较生气的同学总和憨厚开朗的同学在一起,渐渐不爱计较,不爱生气了。也有的同学本来衣着朴素,不会花零钱,就因为总和社会上几个讲吃讲穿的失学学生在一起,也变得花枝招展,零食不离口了。
随意调换座位并不是让大家都疏远后进同学,相反地,还提倡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一个座位,既提高了后进同学的成绩,也提高了先进同学帮助人、改变人的能力。
张小飞同学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一直热心于帮助后进同学,临毕业的前一年,她主动找到我,说:"老师,让我和赵××同学坐一桌吧!"我问:"为什么?""赵××同学对人很热心,为别人做了大量好事,可他现在学习成绩不好,我怕他升不了学。"张小飞同学曾帮助过不少同学进步,她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没想到临近毕业,她想的还是别人,我答应了她的要求。毕业后,那位同学也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升入了自己喜欢的学校
也有时,两位看起来很淘气,并且合不来的同学,谁都觉得难以坐在一起,而实际上他们坐一桌,双方都有了进步。
王海鹏同学思维敏捷,理解力强,精力充沛,上课一听就懂,剩余时间不愿深钻,爱说话,多少次班级选举说闲话最多的人,他都位居榜首,最多时高达25票。李健同学原在四班成绩倒数第一,调入我班后,虽有进步,但仍不爱学习,也多次被选为爱说闲话的人。
一天,王海鹏同学来找我,要求和李健同学一桌,我还认为是同我开玩笑,便说:"放学了,今天老师要赶写一篇文章,没时间跟你开玩笑,快回家吧!"他像往常一样,脸上仍不失顽皮的笑,瞪大了眼睛:"老师,真的,今天不是开玩笑。""不开玩笑是什么,两个最能说的人凑在一起,疾病互相传染,不成了不治之症了?""老师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和李健都爱说,不假,但我们说的不是一类内容,有时我们票数比对方多时,彼此还都有过不服气的时候,我们坐一桌,说不定互相制约住了呢。"我心里还是不愿意,他又说:"您不是总说试试并不吃亏吗?让我们试一段时间,不行,再换回来也不迟。""李健能同意吗?""一定能同意。"
他们成为同桌,已经两个多月了,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不仅他们两人之间自习课不说话,还能控制着不同左邻右舍说话,并且两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比以前高。
他们试了两个月,还要继续试下去,我总感觉他们时间长了相互会有不好的影响。但仅目前两个月的成功就足以使我认识到: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学生与学生的组合中,有许许多多奥秘远未被我所认识。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9年11月 第136页
4、摇上进于反复之间
后进学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
教师不能看到后进学生某日努力学习了,某天遵守纪律了,就以为那是假象,以为是装的
那是真的进步了,即使是装出来的,也是进步了,那就应当表扬他,鼓励他,同时也公开帮他敲响警钟:“你的另一部分消极脑细胞,还可能反攻。”
郑朝军同学肩宽膀阔,有的是力气,干起活来,一个顶三四个,就是上课管不住自己,自习说话、作业拖拉的事屡屡发生。他也想改好,多次下决心,但过一段时间便落空。
放学路上,几名同学边走边唠,有人批评他说话不算数,有人说他“常立志”。郑朝军急了,面红耳赤,情绪激动,起愿发誓:“我以后再闹就不是人。”
这话可信吗?可信。我知道,这发自他的肺腑。许多后进同学都有过这种发自心底的呼喊,遗憾的是,他心中自由散漫的那一面的势力太强了。多年来扎下根,长出了懒的大树、散漫的大树、拖拉的大树,一句誓言,当然砍不倒这多年生长的大树。
教师无需因为后进同学缺点多就连他们的决心也不信,以为是假的;也无需因为他有了一句真的誓言就以为真的能砍倒多年生在心灵深处的懒树。
应当珍惜他这一句誓言,帮着他将这一句誓言变为具体的一点点的砍树的行动。只要行动就好,反复肯定会有,他头脑中的正义之师和不义之师肯定要斗上几百几千个回合。只要他开始向自己的后进面作战,就应当表扬,就应当鼓励。
这几天,郑朝军开始写作业、写日记了。又过了几天,我检查学生日记,发现他又有两天没写了。
什么原因?懒病又犯了,很好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一看见日记本就有点打怵。”
我说:“对打怵,正确的态度是:应该做的事,偏不犹豫,可以不想做的质量好还是坏,一头扎进去,先做起来看。一边做,一边计算看做完要多少时间,心里只想着抓紧二字,边做边忘了打怵,边做边治了懒病,边做边提高了做事的能力,这是治懒的办法之一。
“不信,你随随便便、自自然然,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管别人怎么看,写上两千字说明书,看多长时间能写完。试一试,别停顿,就算东一句、西一句,也要不停地写,就练自己不停顿地做事的能力。”
他果然开始写了,而且不停顿,从下了第一节自习课我说完就开始写,第二节下课也没顾上出去。第三节自习课还没结束,不到80分钟,2000多字的说明书写完了,交上来了!说做就做,做起来真快。这80分钟,他没有时间说话,也没有时间内疚、不安、犹豫,他是充实的。
我把这份2000多字的说明书读给大家听,同学们都为他写得思路清楚、句子通顺感到惊奇,有人甚至为他鼓起掌来。
他感受到了抓紧做事的快乐,一连几天,什么事都抓紧干,他也想追上同学们。忙着学习,纪律当然就好了。我外出开会回来,同学们说:没有人违犯纪律,就不用选举自习时说话的人了。陈东兴一再说:“连郑朝军都没有说话。”郑朝军也很高兴,他为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而高兴。
我高兴,我也感到连续好了这么些天,该反复了,哪能这么一帆风顺就把多年的懒病根除了呢?倒不是我盼望反复,而是感觉这是规律。这样想,遇到反复便容易想出办法,不至于感到意外。
果然,此后不久,一天下午放学后,英语科代表郑琳琳还没走。我问:“怎么还不回家?”郑琳琳说:“还有四名同学没交作业,等他们写完了,交齐了,都收上来我好去交给老师。”
四名没交作业的学生当中就有郑朝军。一听郑琳琳向我报告了这件事,他的脸立即沉了下来,没好气地说:“我没本子!”显然,他想以此为借口不写,拖下去。
这时,女同学刘颖立刻从自己书包里拿出一个本,说:“我这儿有一个没用过的本。”她朝郑朝军递过去了。
可是,郑朝军并不来接,接过来就意味着作业非写不可了。刘颖的好意丝毫没使他受感动,他此刻大脑正做点状思维的兴奋:横下一条心不写。同学的好意倒反使他更恼怒。“我不要,我自己买!”他给自己拖拉作业留了条后路:我自己去买,买不来就没有办法了。对于后进同学来说,能找出一万条后进的理由,要想后退,何患无辞?
我在旁边看着,若用先进同学的标准去衡量郑朝军此刻的言行,真能使人怒气满胸。但他已后进了多年,此刻正处于点状思维的控制中,我若上气,就只能使自己想不出好办法。
我分析着,想:该先把他从点状思维中解脱出来,别让他总想着自己是个不写作业的人。便说:“郑朝军这几天,各科作业紧追、紧赶、紧补,有几科欠的作业都补完了,这么点英语哪能不写呢?一定是累了,想歇一歇,明天再补。”这么一说,他露出了笑容,想到了自己近几天的进步,想到高效学习的快乐。
我又说:“人家郑琳琳放学不走为的啥,刘颖送给你本子为的啥,不就是盼你不欠账,轻松地回家吗?好心肠的人今天怎么不理解人家的好心了呢?”郑朝军淘是淘,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这么一说,他不好意思了。
我拿过刘颖的本,递给郑朝军。“今天你一定要写完,我在这陪着你。”
晚上7点,郑朝军写完作业,一身轻松,见我陪他,满怀歉意。我说:“你有了进步,但还会有好多次反复,倘若自己在反复的时候不警惕,就又可能重新滑到昨天,甚至比昨天还要落后的位置。”
后进同学上进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个道理我觉得不仅要让后进同学懂得,还要让全班同学懂得。这样大家才会珍惜后进同学的每一点进步,才会在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不至于丧失信心,不至于指责埋怨。更重要的,是防止一部分同学以后进同学落后的言行为放纵自己的尺度,争相效仿,也滑进后进同学的行列。
5、比天空更广阔的
班级大扫除,每人都奔向自己的目标。高个子柳轶楠见小不点王惠玲够不着高处的窗户,便说:“王惠玲,你够不着,我替你擦高处的玻璃吧!”
起先王惠玲不肯让,禁不住大家劝说、动员,只好退下来。“好啦,现在我退休了,柳轶楠是我的接班人了!”大家笑了,她在窗台弓着身,想跳下来,窗台前的人得腾出地方来,给她立足,柳轶楠身子往后一闪,张开的手臂碰倒了身后的暖瓶。嘭的一声瓶胆迸裂,周围女同学惊呼:“哎呀!不好!暖瓶打了!”
柳轶楠说:“暖瓶是我打的,我赔!”
可是,女同学还是斤斤计较,这个说:“柳轶楠也不是故意的呀!”那个说:“柳轶楠真冤枉,她是一片好心来帮忙!”还有的说:“就她一个人的责任吗?”
柳轶楠打了暖瓶,心里本来没这么难受,可大家的七嘴八舌,好心人的喊冤叫屈,有的人过于狭隘的劝说安慰,把她原来镇定的情绪搞乱了,把她的思路导向了难过的一端,周围人的各种各样的说法搅得她心烦意乱,终于控制不住自己,趴在桌子上就呜呜地哭起来。
当时我正领着几名男同学拆班级的炉筒子,把里面积累的烟灰倒出来,见柳轶楠哭了一阵子还不停,几名女同学还在围着劝,有的还替她委屈,我就想放学后该认真讲讲这件事。
放学了,全班同学留下来,我严厉地批评了吵吵嚷嚷的女同学,也批评了还在哭的柳轶楠。“暖瓶碰坏了,是一点小事,赔偿就完了。因为这么点小事,而大家喊冤,大家七嘴八舌,搅得别人心里难受而哭而流泪,值得吗?
“心里连这么点小事都容不得,装不下,那么再大一点的事,不是更要斤斤计较,七嘴八舌,吵吵嚷嚷一番,哭一番,难过一番吗?
“把脑细胞用在这上面不是太可惜了吗?为什么装不下事容不得事,就是因为我们胸怀太小。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了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人才能装得下事,拿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愤懑牢骚,不悲观忧伤,才能把自己的脑力用在有价值的大事上。
“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湖泊,像游泳池,像脸盆,甚至还可以像小马蹄坑。大家想想,生活中我们见过个别愚昧的人为了针尖大的小事,吵得面红耳赤,打得不可开交,那样活着不是很苦、很累、很可悲吗?
“我们从这个年龄起,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决不能让自己的胸怀像马蹄坑一样狭小,而要千方百计把自己的胸怀开拓成游泳池,开拓成湖泊,开拓成大海,甚至使胸怀比天空更广阔,这样我们才
能明确人生的意义,才能把精力用在于国于民、于己于人都有利的大事上,才能活得开朗乐观有意义。”
这次批评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是我当教师至今批评学生最重的一次,时间最长的一次。因为我很激动,很为学生们斤斤计较于无谓小事担心。开头话说得重了些,于是我便讲了许多伟人虚怀若谷的事迹。
第二天,柳轶楠同学向我递交了一份3000字的说明书,述说自己如何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心理过程,到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捧着这份说明书,深深为柳轶楠心理承受能力之强所感动。
因为那天晚上批评完之后,我便有些后悔,批评这么重,时间又这么长,学生承受得了吗?宽阔的胸怀难道不是得一点点去开拓培养吗?柳轶楠如果承受不了,因委屈而生病怎么办?
当看到她第二天来上学时,我心头担忧的感觉顿然消失。下课后她交给我说明书,看了那充满自责的说明书,我不仅欣慰,而且心情确实很激动,直到今天13年过去了,我仍记得说明书中的许多句子,仍记得说明书用的雪白的信笺和柳轶楠那独特清秀的字迹。我自知批评时尽管过火,但我从心里流露出的是真诚地对学生们未来的关心,难得的是这种关心获得了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就能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与数万光年的星系空间角度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既顺其自然,又积极进取。
|